【苏轼词中“婵娟”作形容词,指轻盈飘舞之美 】
对于“婵娟”这个词的含义,后人往往存在望文生义的错讹理解。实际上,“婵娟”这个词语蕴含的意义,经历了从汉代到宋代上千年的发展演化过程。并且“婵娟”入诗,苏轼也并非首次,在苏轼之前,“婵娟”也早已经成了古诗词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词语。东汉张衡的《西京赋》、西晋成公绥的《啸赋》,唐代李商隐的《霜月》,晚唐诗人薛莹《中秋月》,唐代诗人孟郊的《婵娟篇》等很多诗歌中,均多次用过“婵娟”一词。
那么“婵娟”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按照专家的研究考证结果,总结如下:
【“婵娟”作为形容词使用,表示“姿态美好”】
文选·张衡<西京赋>》:【嚼清商而却转,增婵娟以此豸】。婵娟此豸,指的是“姿态妖蛊”也。唐代李商隐的《霜月》诗:【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元代沈禧《一枝花·赠人》套曲:【腰肢嫋娜,体态婵娟】美。
【“婵娟”作为形容词,指花木秀美动人】
【“婵娟”作名词,指的是花木】
【“婵娟”作名词,直接指代美人】
方干《赠赵崇侍御》诗:【却教鹦鹉呼桃叶,便遣婵娟唱《竹枝》】;元李致远《新水令·离别》曲:【青锁畔,绣帏前,少个婵娟,酬不了少年愿】。;清洪升《长生殿·夜怨》:【君王见错,把一个罪废残妆,认是金屋婵娟。】
【“婵娟”作为形容词,指月色明媚】
唐刘长卿《琴曲歌辞·湘妃》:【婵娟湘江月,千载空蛾眉。】;宋张孝祥《虞美人》词:【满庭芳草月婵娟。】
【“婵娟”作为名词,直接指代月亮或者月光】
南朝梁沈约《咏雪应令》:【夜雪合且离,晓风惊复息,婵娟入绮窗,徘徊骛情极。】
【“婵娟”作形容词,指情丝牵萦之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