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工业现代史 > 一战时德国是如何以一己之力撬动欧洲时局的
2019-05-06

一战时德国是如何以一己之力撬动欧洲时局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时,德意志已经统一数十年了。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工业发展,德国一跃成为欧陆最为强大的国家,不论是军事还是经济层面都日益取代俄国,挑战大英帝国的地位。
 
      然而20世纪初的英国,虽然其经济实力已经被美国超越,并被德国逼近,但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却依然独领风骚。处于产业发展的原因,迫切需要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新兴德国改变了俾斯麦时期的平衡外交政策,转而寻求通过结盟挑战现有欧洲秩序,最终促成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形成,最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然而一战虽然名为两大阵营之间的对垒,实质上却是德国以一己之力挑起的空前欧战。在一战发生之前的几十年里,普鲁士经历三次王朝战争后完成了对德意志的统一,采取的是排除奥地利的小德意志方案。不过,凭借俾斯麦高超的外交手段,德国先后完成了对丹麦和奥地利的和解。然而当普法战争后,俾斯麦故伎重演之时,积怨颇深的中西欧老霸主法国,国内各阶层一直要求报仇雪恨。
 
      为了防范法国同其他国家结盟,德国即便单方面付出,也要维系同沙俄的盟约。然而当俾斯麦下台之后,德皇政策骤变,逐步转向为以德奥联盟为核心的外交政策。德国拒绝续签盟约,促使俄国为了防止其在东欧和巴尔干地区利益遭到德奥的联手排挤,转而放下矛盾(克里米亚战争之怨),寻求与法国签订协约。当英国越来越迫切地感受到德国的竞争后,放弃大陆均势政策的英国同样以协约的模式加强了同法俄两国的关系。
       与三国协约相对应的,是较早出现的由德国牵头组建的三国同盟。三国同盟同样是在俾斯麦时期出现雏形的。1879年,在俾斯麦的推动下,德奥两国签署了针对沙俄的“同盟条约”,随后当意大利在北非突尼斯被法国击败之后,俾斯麦又趁机拉拢意大利加入联盟,和德奥共同对付法国。1882年,德奥意三国签署盟约,三国同盟正式成立。可以说,不论是三国同盟还是三国协约,都是因为德国才成型的。
 
      不过由于德国过分在意本国眼前利益,不仅放弃与沙俄共同维护东欧利益(主要是针对波兰民族起义),即便是对于新盟友意大利,同样没有提供足够的支持。意大利在统一战争期间,获得了法国的支持,得以摆脱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独立后的意大利,主要矛盾出现在同法国和奥地利的边境冲突,以及与两大传统强国在北非和巴尔干地区的殖民争夺中。
       处于利益形成的联盟比处于危机形成的联盟要松散的多。意大利同德国的主要对手英国,并没有什么冲突,两国之间关系十分紧密。更为重要的是,当意大利在北非扩张,入侵埃塞俄比亚之后,却因法国军事援助埃塞俄比亚,遭到惨败。在北非的争夺中,德奥盟友并未给予意大利半点实质性的支持(二战时,德国吸取教训,在意大利北非失利后,迅速出兵帮助,直接引发同英国的阿拉曼战役)。加上奥匈帝国对意大利在巴尔干利益的排挤,最终促使1914年意大利身为同盟国成员,并未对协约国作战,甚至于次年成为协约国盟友。
 
      当然,意大利转身成为协约国,同样是处于利益考量。双方曾经过两个月的谈判,协约国集团在满足了意大利提出的绝大多数要求,并于1915年4月26日签订了《伦敦秘密条约》。标志着意大利撕毁三国盟约,正式投向了协约国集团。之后不久,意大利对奥匈帝国宣战,德国对意大利宣战。
       在德国一方阵营中,不论是奥匈帝国还是奥斯曼土耳其,都因德国才加入了对协约国作战的。奥斯曼土耳其仅仅因为德国军舰的到来,以及两国之间关于报复沙俄的秘密交易,就下场参加一战了。至于奥匈帝国则相对复杂一些。
      其实,不论是放弃沙俄还是意大利,德国一定程度上都是为了维护德奥同盟的稳固。然而正是这个被德国给予厚望的盟友,一战时竟然伺机背叛德国,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战前,奥匈帝国的经济占据世界总量的7.5%,超越沙俄、日本和意大利。排在奥国之前的,只有美英德法四国,因此被德国颇为看重,是德皇心目中的“黄金搭档”。但是统治奥匈帝国的哈布斯堡王朝是欧洲有名的“布娃娃王朝”,军事实力并不雄厚,不敢妄自对英法等军事强国动手。但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中,奥匈帝国储君斐迪南遇刺身亡,奇耻大辱。事后英法反复强调这是部分极端分子个人行为,并非支持塞尔维亚民主主义的英法官方策动的。另外德皇威廉二世同样在一旁煽风点火,表示奥匈帝国对塞开战,德国一定坚决出兵支持。
 
      硝烟弥漫,战火四起。奥匈帝国在德国的帮助下迅速占据了塞尔维亚和希腊北部地区。然而当1918年美国开始释放信号,表示自己即将加入协约国之时,奥匈帝国慌了。此时的奥匈帝国经历了四年持久战,在战场上渐渐露出颓势,国内民族要求独立,国外大敌压境。于是奥匈帝国开始考虑向意大利学习,改换门庭,抛弃德国。
       处于利益的背叛,必然迎来围绕利益的讨价还价。奥匈帝国皇帝卡尔一世想要通过叛变德国换取英法帮助它稳固日益松散的国内局势,但英法却意图削弱和割除奥匈帝国的部分领土,双方因此不欢而散。
 
      德国后来同样获悉自己所谓“铁盟”的背后行径,因此造成一战后期德奥两国的相互猜忌。最终德国战败,不愿意割地的奥匈帝国被肢解,被德国抛弃的沙俄变天,德国主要对手英法同样被打残。可以说,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都是因为普鲁士统一德国之后,欧洲均势秩序剧变之后所产生矛盾的总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