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工业现代史 > 一次大战前处于改革和社会批评中的美国
2017-08-26

一次大战前处于改革和社会批评中的美国

 1901年总统威廉·麦金莱被无政府主义者刺杀身亡,罗斯福继任成为美国总统,时年42岁无论是在国内事务还是在国际事务方面,罗斯福当政正好与美国政治生活的新纪元相巧合。人们已在大陆上定居,再也没有未开发的地区了。美国从一个小小的、为自身存在而奋斗的共和国,一跃而成为一个世界强国。这个国家的政治基础,经过国内国外的战争的变动,和经济上的繁荣与萧条的冲击,仍然屹立无恙。工业农业都有巨大的进展,免费教育总的来说是实现了,新闻自由得到维持,宗教自由的理想得以延续。然而,善于思考的美国人,对于他们社会、经济以及政治的现状,依旧不能心满意足。因为大的企业似乎更加根深蒂固,地方政府和市政府往往为腐败政客所把持。一种物质主义的幽灵,似乎日渐影响到社会。
20世纪初美国避暑
图 20世纪初的美国
大约自一八九O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国内大众反对各种邪恶的呼声使美国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反映出它的特点。它并不全是一个新声音。自从工业革命早期以来,农民们就一直和城市及日益上升的工业巨头分庭抗礼。早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社会改革者即对当政人物把政府官职分配给他的支持者的事实加以严厉的批评。经过三十年的奋斗,社会改革者终于在一八八三年使「彭德尔顿文官任职法」得以通过。该法案规定了政府文官的考续制度,标志着政治改革的开端。
 
产业工人也倾诉了他们的不平。一八六九年,他们组织了「劳工骑士会」,以保护他们自己。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该会已拥有会员七十万人。嗣后,这一组织衰落了,但不久又为「美国劳工联合会」所代替。这是一个手工业工人的有力组织。到一九OO年,劳工就成了一股主要力量了。
 
在这一时期中,几乎每一个著名人物,不论是政治家、哲学家、学者或文学家,他们所获得的名气,总是和参与改革运动有关。这时的英雄们都是改革者,他们强烈地抗议从十八世纪农村式共和国继承下来的一些原则和实施办法,因为它们被证明已不适合二十世纪都市化国家的需要。
 
自一九O二年至一九O八年,是伟大的改革运动的时代。好些年以前,即在一八七三年时,马克﹒吐温就曾经以他的仔细观察,暴露了美国社会,写了一本「镀金时代」。那时,许多严厉抨击托拉斯、财政、食品搀杂和滥用铁路等文章,不断出现于日报和流行杂志上面,像「麦柯洛J杂志、「人人」杂志、和「科利尔」杂志等。厄普顿﹒辛克莱则以小说为武器,出版了一本「屠场」,暴露了芝加哥大罐头肉食公司的不卫生情形,以及牛肉托拉斯对于全国内食供应的控制。西奥多﹒德莱塞的小说「金融家」和「巨人」,使人们了解到大企业家的诡计。弗兰克﹒诺里斯的作品「陷阱」,叙述了主张土地均分者的抗议是怎么一回事。林肯﹒斯蒂芬斯的「城市的耻辱」,暴露了政治的腐败。这些「暴露文学」,对于鼓动人们采取反抗的行动,有重大的影响。
 
这些不妥协的作家的强烈影响和逐渐觉醒了的大众,促使政治领袖们采取实际措施。有好几个州制订了法律,以改善民众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例如,童工法得到加强,制订的新法提高了年龄限制,缩短了工作时间,限制了夜间工作,以及要求强迫入学等等。 
 

改革有益于一般人民

到这时,多数的大城市和半数以上的州,都在公共企业内建立了八小时工作制。几乎同样重要的,是劳工补偿法的颁布,使雇主们在法律上要对职工们因工作所招致的伤害负责。新的税收法也推行了,遗产税、所得税,以及公司财产和营业税的开征﹒把政府负担转嫁到最有能力付税的人身上。
 
许多人--尤其是罗斯福总统--清楚地认识到:改革者所关心的许多问题,如果不在全国范围内处理,是无法解决的。罗斯福是一位热心于改革的人,他决心给人民以「公平待遇」,他在执行反托拉斯法的时候,从增强政府的监督政策入手。这种监督以后很快地实施到铁路方面,并通过了两项重要的限制性法案。其中一条就是一九O三年的「埃尔金法案」,使公布运价,成为法律的硬性规定﹒并使托运人也同样承担运费回扣的法律责任。在这一法案下,政府成功地处罚了那些犯法的公司。
 
罗斯福鲜明的个性和他「反托拉斯」行动,吸引着平民对他的进步措施的支持,也越过了党派界线。加以此时全国丰衣足食的繁荣,也使人民对执政党感到满意。他在一九O四年竞选获胜也就十拿九稳了。
 
由于在选举中获得了势如破竹般的胜利,罗斯福怀着新的决心展开他的改革运动。他在第一次国情谘文中要求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来管理铁路,一九O六年六月,「赫伯恩法案」通过了。它授与州际商务委员会以真正权力:规定运费,扩大其职权,并迫使各铁路公司放弃其与轮船公司和煤矿公司的密切相联的利益。
 
国会的其它措施,把联邦控制的原则又推进了一步。一九O六年所通过的「食物卫生法」中规定,禁止在一切药品或食物中使用任何「化学的或防腐的有毒药剂」。这一法案通过后不久,又制定另一法案,该法案规定联邦政府对州际买卖的肉食,都必须进行检查。
 
这时,国会又新设了商业与劳工部,部长为内阁阁员,在部内又设置一个局,专门负责调查大公司的合并事务。一九O七年,该局发现美国制糖公司逃漏了巨额进口税。结果该公司被罚款四百万美元,公司的几个职员,也受到法律惩处。而印第安纳州的标准石油公司,因为收受了芝加哥和亚尔顿铁铬公司托运货物的秘密运费回扣而受到控告。这一时期的罚款总数,在一千四百六十二宗案件中,共达二千九百二十四万美元之多。这一个数字,足以反映这一时期的精神面貌。 
 

罗斯福保护资源

保护国家自然资源,制止对原料的浪费,以及对大片荒地的利用,都是罗斯福当政时的主要成就。他早在一九O一年第一次向国会提出的国情谘文中,就曾经要求推行一项全面的意义深远的保护森林水利、开垦和灌溉的综合计划。他前面的几任总统已拨出一千八百八十万公顷的林地,而罗斯福则使它增加到五千九百二十万公顷,并开始有计划地作努力,以防止森林火灾,并在伐木地区重新造林。
 
一九O七年,罗斯福又指派一个内陆水道委员会去研究河川、土壤和森林的关系,以及水力发展与水运等问题。在这个委员会建议之下,产生了一个全国资源保护会议的计划,这个计划使全国注意力集中于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上。
 
委员会发布原则声明,着重于对森林、水源和矿铁的保护,并提醒注意土壤侵蚀和灌溉问题。其所建议的事项,包括私有土地上的伐木问题,改善可供航行的河道,以及河川流域的水土防护。结果,有许多州设置了保护资源委员会。一九O九年,全国保护资源协会成立,以便在这问题上教育民众。一九O二年通过的「垦荒法案」批准了修筑几个大水坝和水库。
 
一九O八年竞选总统临近时,罗斯福的声望已达到顶峰「不过,他却不愿打破传统去竞选第三任总统。他转而支持威廉﹒霍华德﹒塔夫脱当选了总统;塔夫脱努力继续实施罗斯福的计划,并取得一些进展。他继续处罚托拉斯,进一步加强州际商务委员会,建立邮政储蓄银行和包裹邮寄制度,扩大文官制度,并提议制订了两项宪法修正案。
 
宪法第十六条修正案规定开征联邦所得税;一九一三年批准的第十七条修正案,规定由人民直接选举参议员,代替过去需由州议员来选举的办法。但是,塔夫脱的其它措施,如接受了自由分子为之愤慨的保护关税条例,因为亚利桑那州自由化的宪法而拒绝它加入联邦,以及逐渐对党内过分保守分子的器重等,却抵销了他的那些成就。
 
一九一O年,塔夫脱的党分裂了,于是民主党又以压倒性的优势票数控制了国会。两年以后的总统竞选中,新泽西州的州长威尔逊与共和党的塔夫脱和罗斯福竞选。因为共和党拒绝推举罗斯福为候选人,他就组织了第三党进行竞选,名为进步党。
 
威尔逊在一场精神抖擞的竞选中,击败了他的两个对手而当选总统。在他的领导之下,新国会执行了在美国历史上最引人瞩目之一的立法计划。它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改革关税。威尔逊说:「关税必须改变,我们必须废除一切带有特权色彩的东西。」一九一三年十月三日签署的「安德伍德税则」,切实削减了重要原料和食品、棉花和羊毛制品、钢铁等税率;它还取消了对其它一百多种物品的课税。虽然这一税则仍旧保留了许多保护性的特色,但它却是为降低生活费用一次真正的努力。
 
民主党计划中的第二项工作,是整顿银行和通货制度。因为美国业已受信用和通货没有弹性的苦恼,权宜性的立法,虽曾授权银行发行紧急通货,但银行和通货制度,早需全面整顿了。威尔逊说:「管制必须归之大众而不是私人,必须由政府本身来执行,只有这样银行才能成为商业和个人企业的工具,而不是主人。」
 
一九一三年十二月廿三日通过的「联邦储备银行条例」,符合威尔逊的要求。这个条例,把当时所有的银行都纳入一个新的组织之中。该组织把全国分为十二个区,在每一区里设立一所联邦储备银行,统由联邦储备局监督。这些银行,是作为参加这一体系的其它银行的现金储备银行,为使货币供应有更大的弹性,并发行联邦储备券,以应工商业的需要。
 
下一步的重要任务是控制托拉斯并调查各公司的违法乱纪行为。以往的经验表明,实行如同州际商务委员会对铁路实行的管理制度是必要的。联邦贸易委员会受权发布命令,禁止工商企业在州际贸易中运用「不公平的竞争方法」。另一种法规叫「克莱顿反托拉斯法」,禁止许多公司迄今为止尚未受到谴责的经营方法--如联锁董事会,对购买人的价格差别,以及一个公司持有同业的股票等。
 
农民和劳工也没有被忽视。如「联邦农贷法」,使晨民可以借到低息贷款。「克莱顿法案」有一条特别的规定,禁止在劳工纠纷中使用禁制令。一九一五年的「海员法」,则规定必须改善远洋轮、内河和湖泊船只上职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一九一六年的「联邦工人补偿法」规定,对因工受伤而致残者,应发给津贴。同年的「亚当森法案」,则为铁路工人规定了八小时工作制度。
 
虽然这里纪录的成就与威尔逊总统的领导有直接关系,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主要并不是因他对社会改革的无比热诚,而是由于神奇的命运把他投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战时总统所起的作用,和战后作为不稳定的和平的奠基人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