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朝正规军无法抵御,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装,湘军就是在这时发展起来的。湘军自1851年起,转战大半个中国,战太平,镇捻军,平西北,复新疆,兴军屯,办洋务,抗法军,拒日寇都有着他们的身影,可以说是身经百战,战功赫赫,但是面对新式战争,这支使大清中兴、骁勇善战的军队也随着历史的发展失去了他的光辉,走向灭亡。
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由于中国海陆军节节失利,李鸿章又避战求和,致使大连、旅顺等地先后被日军侵陷。清廷决定起用湘军,十一日,以湘军宿将两江总督、南洋大臣刘坤一为钦差大臣,湖南巡抚吴大 帮办军务,督办东征军务,节制关内外各军。
自甲午平壤战役以来,以李鸿章为首的淮军屡遭失败,一溃千里,清廷以淮军不可恃,批准翁同龢主张征集湘军的建议,决定起用藩司魏光焘、道员李光久等湘军宿将,募军北援,并于1894年11月召湘军元老、两江总督刘坤一进京面圣,12月28日授其为钦差大臣督办东征军务,驻山海关;1895年1月15日授自愿请缨的湖南巡抚吴大澄及已在辽河前线的四川提督、毅军统帅宋庆为军务帮办,冀望能收复海城,以此挽救垂亡危局。
光绪二十一年(1895)正月,魏光焘率武威军六营,李光久率老湘军五营经过三个月的长途跋涉,行军近万里,终于赶到了冰天雪地的山海关外,于田庄台布防。喘息未定,随即与原驻及先到之清军宋庆、依克唐阿、长顺等部汇合,对已被日军侵占的海城发起第四次反攻。日军第五师团从九连城间道而出,袭占辽阳南九十华里的吉洞峪,作虚攻辽阳之势,辽阳大震。驻守海城的日军第三师团也突围北上。清军误中敌计,长顺所部清军放弃鞍山站回师救辽阳。日军跟踪追击,一举夺占鞍山站。不久,日军第三师团、第五师团会合,除留兵一部控制鞍山站外,合军西指战略要地牛庄。
次日晨,敌分三路猛扑牛庄,魏光焘部拒敌。这些湘军,正是左宗棠楚军的骨干。他们力拒敌西北一股。日军排炮炸炮如雨,魏军伤亡陡增,而魏光焘临危不惧,以劈山炮应战,敌马队如墙而倒,枪炮对击,互有伤亡。湘军左营营官、记名总兵余福章受伤坐地,仍持刀指挥反击,后中炮阵亡。右营营官、副将沈宝堂中枪而亡,帮带参将陈胜友战死,士兵奋勇反击,抢回余、陈尸体,坚守不退。敌中路三千多人,炸炮更多,魏光焘老于战阵,指挥炮队,以格林连珠炮与二磅开花炮抗击,日军死亡枕籍,改为分路合击,楔入牛庄街市中心,自房舍屋顶架炸炮向湘军轰击。炮队营官、总兵肖友元中炮重伤,仍指挥劈山炮轰垮敌炮所在高屋。东北路敌开始埋伏市外丛林,远距离发炮轰击。魏军中营进击,以河沟掩护,恃河坎田滕避枪炮,诱敌近前。前营营官、记名提督龙思恩重伤不退,舁入郊外民居,裹伤指挥反击。后营营官、总兵衔副将罗吉亮枪伤头足、帮带游击魏极富阵亡。
此时,老湘营李光久闻魏军血战危殆,乃请示主帅,飞驰回援。日军左右三路进占牛庄街心,海神庙为敌联队指挥中心。李光久率主力中营从牛庄郊区僻处穿过背街小巷,直袭海神庙。敌联队部被袭后,死伤逾百,被迫外撤,急令各大队回援。李光久侯左右抄袭未至,乃焚毁大殿撤出,占领大庙对面教堂,架炮袭击海神庙,后营营官、副将谭桂林拦截从庙内冲出的敌炮队时,中枪重伤,仍指挥弁勇夺敌炸炮一台回击,伤重阵亡。左营营官、总兵贺长发小腹枪伤不退,手刃敌三人后阵亡。前营帮带、都司邓敬财枪中胸腹,血流如注,犹将冲近之敌死命抱住扭打,弁目赶上将敌戳死,邓仍不放手。血战多时,魏、李两军伤亡殆尽,十五营仅剩残部七营左右。刘树元赶到,掩护退出街市,至刘军后备阵地,才避免全军覆没。牛庄遂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