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社会人文史 > 探析重商主义和自由贸易在国际经济秩序中反复拉锯数百年的背后逻辑
2020-08-18

探析重商主义和自由贸易在国际经济秩序中反复拉锯数百年的背后逻辑

  20世纪下半叶至21世纪初,全球化逐渐成为人类发展的主流趋势。然而在2007-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之后,随着金融行业全球经济的冲击,世界许多经济体都出现了增速放缓、产业萧条、失业率上升等情况,逆全球化势力开始抬头,以贸易保护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政策相继出炉。许多国家开始重新构筑起贸易壁垒,严重冲击了世界自由贸易体系和全球化进程。
  这其中,在2016年获得了美国总统大选胜利的地产商人唐纳德·特朗普,因其宣扬的“美国优先”口号而颇受国际舆论关注。以重商主义为核心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潮,也开始逐渐占据了美国这个世界头号强国的舆论话语权。此后数年,特朗普掀起了一系列“退群”(退出国际或区域合作组织)和“极限施压”(通过舆论外交、军事恐吓或经济制裁打压别国)的闹剧,不仅重挫了全球合作秩序,同时也严重腐蚀了美国自身的国际公信力。那么,长期奉行“自由贸易”主张的美国,为何会突然涌现出诸如特朗普这类“势利政客”的呢?这就需要从国际贸易体系构建之日谈起,明晰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这两种政策是如何反复拉锯并左右国际秩序演变的。

重商主义,西班牙帝国与“海上马车夫”的衰落

  13世纪末,中亚突厥移民逐渐占据小亚细亚半岛并建立了奥斯曼帝国,到了16世纪苏莱曼大帝在位之时,帝国日趋鼎盛,其疆域横跨亚非欧三大洲。为了摆脱奥斯曼帝国在东西方贸易中的垄断,欧洲人开启了环球探险和殖民扩张的步伐,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便是其中的先驱。凭借先进的武器技术和海军,西班牙人登陆美洲,并相继摧毁了阿兹特克帝国、印加帝国和玛雅文明等印第安土著文化。1580年,如日中天的西班牙帝国更是吞并了葡萄牙,成为欧洲乃至世界最为强大的国家。然而好景不长,在都铎王朝最后一位君主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的统领下,英国也开始踏上了海外扩张的步伐。从1585年开始,西班牙帝国与英国之间连续发生未经正式宣战的间歇性冲突,史称“英西战争”。
  1588年,英国在格拉沃利讷海战击退了西班牙无敌舰队,沉重打击了后者的海上霸权。然而彼时英国受制于爱尔兰等诸多问题,加之海军舰队依旧以吨位较小的私掠船为主,最终双方达成了和解。只是,作为英国盟友的尼德兰(荷兰联省)为了脱离西班牙,却一直坚持抗争直至“欧洲三十年战争”停息。欧洲三十年战争彻底粉碎了哈布斯堡家族(统治包括西班牙帝国、神圣罗马帝国等)在欧洲的霸主地位,确立了荷兰的独立地位。西班牙衰落之后,英国与荷兰逐渐成为欧洲海上双雄。相较于英国水手全副武装的配置,荷兰船只几乎没有装备武器,对船只木料质量的要求更低。正因如此,荷兰人船运成本和价格在欧洲乃至世界逐渐占据了优势,并成为欧洲的海上马车夫。
  为了保住海上优势并争夺殖民地,更为了挤占荷兰人的商业利益,英国于1651年颁布《航海条例》,正式掀起对荷兰商船的全面制裁(甚至直接抢劫荷兰商船上的货物)。在随后的一百多年里,英国先后发动了四次英荷战争,并最终获得了世界金融霸权和海运垄断地位。凭借建立英格兰银行(世界上第一家央行)、制定和完善贸易和税收法律、鼓励技术革新,英国经济在18世纪突飞猛进,率先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国富论》与大英帝国的崛起

  恰在工业革命在英国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著名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76年出版了一部著作《国富论》。书中,作者详细分析了重商主义思想的内核,并且明确指出“国家的富有并非取决于国库里堆着的钱,而是要看百姓的生活水平,所以进口外国货不一定是坏事”。基于这一思想,亚当·斯密于《国富论》中提出了自由贸易理论,并逐渐成为此后英国近百年的经济政策核心。
  英国之所以会从重商主义(贸易保护主义)转变成为自由贸易思想的倡导者,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经济底蕴的增强,以及技术、商业制度、殖民贸易网络等方面逐渐取得优势地位。到了拿破仑战争期间,英国于特拉法加海战(1805年)战胜了当时欧洲唯一海上强敌法国以后,彻底攫取了全球海上霸权地位。此后,大英帝国开始在坚船利炮的护航下在全球范围内宣扬自由贸易的主张,并为了撬开各国市场而战火连天(“双C计划”、鸦片战争等皆在这一阶段发生)。

美洲的独立与英国庇护下的“门罗主义”

  前文提及,英国通过颁布《航海条例》等一系列保护主义政策,逐渐削弱了荷兰的“海上马车夫”优势。但同时也限制了英国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并成为后来北美殖民地独立的重要因素之一。1787年,北美十三州正式通过美国宪法,成立了美利坚合众国。仅仅四年之后,位于中美洲加勒比海的海地也爆发了独立革命。此后,在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共同影响下,拉美地区于1810年到1816年的16年间,相继完成了独立。
  正当美洲大陆独立战争宛若燎原之时,亚欧大陆逐渐陷于“世界霸主”大英帝国和“欧洲宪兵”沙皇俄国的大博弈时期。趁此机会,新生的美国却于1823年提出了“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宣布美利坚合众国在道义上反对殖民主义,即“门罗主义”。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英美两国曾于1812年爆发过第二次英美战争(火烧白宫事件、美加战争),但英国对门罗主义的态度却颇为暧昧。对于美国人而言,推行门罗主义排斥老牌欧洲强国在美洲的影响力,有助于建立一片有利于自己的贸易市场,所以具有极强的重商主义和地域壁垒的保护主义色彩。然而,美国门罗主义之所以能够获得法、西等老牌强国的默许,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世界霸主英国的态度。
  英国人的逻辑是这样的,仅凭美国当时的海洋军事力量,不足以维护其在美洲的利益,更罔论抵御欧洲强国的干涉。通过简单的沟通和外交斡旋以后,英国人在美洲拥有了与美国相似的“权力”,且出口经济更具有优势。所以,美国等于是在英国的庇护之下才真正将“门罗主义”落实下来。

“门户开放”政策、世界大战与美苏争霸

  不过,凭借北美乃至整个美洲巨大的资源和市场,加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刺激,美国工商业很快就获得长足发展,并于19世纪末一跃成为工业总产值世界第一的国家。所以,美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政策也逐渐从重商主义、保护主义转变为开放市场的自由贸易主张,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便是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此时的大英帝国虽然因为布尔战争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殖民成本上升,国际影响力有所下降,但依旧具备军事、经济等领域的领先优势,并在随后的英德海军竞赛中始终保持了优势。所以,当美国将触手逐渐从美洲延伸到了亚欧大陆时,精力先后被牵制在俄国和德国身上的英国并没有过激的反对措施。一战以后,以英国为首的老牌殖民国家虽然基本维护了自身利益,却也逐渐被美国甩在了身后,苏俄亦是凭借“五年计划”的高效性完成了工业化转型。
  二战之后,美国凭借先进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在欧洲乃至世界其他地方开拓市场,意图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号占据全球市场(马歇尔计划、战后经济援助计划)。对此,经济稍逊的苏联则采取了针锋相对的策略,推动建立了以计划经济为主要特征的另一个独立市场秩序(经互会)。美苏在经济、政治、外交等领域展开争霸,对欧洲在国际秩序的“中心地位”造成了重创。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之后,以英法为代表的老牌殖民体系彻底崩盘,美苏两强的影响力则几乎覆盖全球。恰在冷战期间,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爆发了。作为这次技术革命的发起国,美国的实力与日俱增,并最终获得了美苏争霸和美欧日贸易竞争的胜利。

硬币的两面,克林顿主义与特朗普风格

  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凭借金融、互联网以及跨国企业的发展,在经济上获得新的巨大成就。受此影响,美国开始逐渐开始在“克林顿主义”的驱动下,为了实现和巩固全球霸权、维护本国经济利益而频燃战火。从老布什、克林顿到小布什,美国先后策划或参与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可谓是声势滔天。然而伴随着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新调整以及美国自身一系列穷兵黩武的错误政策, 其国内逐渐出现了产业空心化、高精尖技术比较优势下降等情况。受此影响,传统重工业企业的政治呼声变大,美国霸权主义对外政策也逐渐从克林顿主义过渡为特朗普风格,自由贸易理念开始遭受本土贸易保护主义的猛烈冲击。
  2016年特朗普竞选美国总统的胜利和其所提出的“美国优先”口号,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在经济逐渐衰落的大背景下,美国毫不犹豫地抛弃了自己一直坚持的诸多国际准则,并为了保护自身私利而频频对别国挥舞贸易制裁的大棒,严重腐蚀了其在国际秩序中的公信力。
  综上所述,自从16世纪国际贸易体系初步建立之日起,世界经济秩序就始终在重商主义和自由贸易理念中摇摆。英国在崛起之时凭借私掠船特许证制度和《航海条例》等保护措施打击竞争对手,又在工业革命之后极力推动全球自由贸易。美国羸弱之时倡导门罗主义,经济发展起来之后又先后提出了门户开放、马歇尔计划等主张。20世纪末的美国,更是携冷战大胜之势四处宣扬自由贸易理念,为本国产品扫除障碍。金融危机以后,美国经济下滑,产业空心化问题突出,贸易保护主义的思潮卷土重来。
  通过对国际经济秩序几个世纪演变的简单梳理,我们可以发现以技术革新为核心的生产力发展,才是一个国家取得经济竞争最终胜利的根源。英国凭借海洋造船技术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凭借武力先后压制或战胜了西班牙、荷兰、法国和德国等国,开启了“不列颠治世”时代;美国先后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在军事和经济上获得长足进步,终于问鼎世界霸主。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大力发展科技,增强经济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维护建设成果的军事力量才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最紧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