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社会人文史 > 阐述14世纪“蒙古秩序”崩塌对亚欧大陆的影响
2020-06-06

阐述14世纪“蒙古秩序”崩塌对亚欧大陆的影响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除了农耕、商贸等定居文明生活方式以外,游牧是最广泛存在的一种社会模式。历史上的匈奴人、斯基泰人、突厥人等都属于游牧民族的范畴,后来蒙古人更是从草原出发,将征伐的铁蹄撒向了几乎整片亚欧大陆。
      纵观整个13世纪,蒙古各部从依附于金朝的边缘势力,一跃冲出高原,经过屡次对外征服之后,诸将将蒙古帝国建立成东至太平洋、西及大西洋的辽阔地域。然而进入14世纪中叶,曾经影响几乎整片大陆的“蒙古秩序”迅速坍塌,并连带引发世界新一轮地缘秩序博弈。本文就让我们从蒙古秩序的坍塌和重建,来详细畅谈14世纪世界格局演变历程。
一、“蒙古秩序”的弊端
1、游牧族群扩张特质
  相较于农耕、商业型文明而言,游牧族群因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不得不养成逐水草而居的习性,无法形成定居的社会结构。这种地广人稀的地域特征,导致草原帝国难以通过税收增强中枢实力,从而无法建立起一套官僚体系,毕竟官僚机制是需要大量财力支撑的。正因如此,武力就成为凝结草原各部落力量的唯一因素。在尚武精神弥漫的游牧文明当中,父死子继的继承制度是难以稳固的,兄终弟及才是保证一个部族持续发展的常见选择。加之,草原帝国本身缺乏官僚管理机制,可汗个人的人脉关系是保证帝国稳定的重要因素,当一个草原帝国扩张到一定程度以后,内斗、分裂将不可避免。
  事实上,从蒙古帝国建立之初,成吉思汗去世以后,蒙古皇室内部便多次出现皇室内斗。到了13世纪末、14世纪初,蒙古皇室内争已经陷于非常激烈的程度,并严重干扰了陆上丝绸之路的正常运转,直至元成宗与笃哇、察八儿达成和议,内争才宣告暂停。然而当1307年元成宗去世以后,皇室内争风波再起,丝路驿站再度受阻。“蒙古秩序”笼罩下的亚欧大陆,建立了以元朝和四大汗国为核心的国际外交体系,一方面四大汗国在维持与元朝表面宗藩关系的前提下,拥有独立的外交地位;另一方面,元朝继承了中原王朝的朝贡体系,确立了高丽的藩属国地位。然而,不论是元朝还是四大汗国,都先后与被征服地区文明发生融合,相互之间的关系反而愈发稀薄了。也就是说,伴随着蒙古扩张步伐的停歇,亚欧大陆上的“蒙古秩序”从一开始就处于极度不稳固的状态之中。
2、蒙古扩张的后遗症
  在蒙古人扩张最为迅猛的13世纪中,不论是中西欧、北非亦或日本,都相继面临严峻的地缘挤压态势。在蒙古第二次西征时,窝阔台汗遣拔都等诸王率军对伏尔加河以西诸国发起了战争,沉重打击了波兰、德意志和基辅罗斯的力量。不久,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开始陷于“大空位时期”,内部割据诸侯力量进一步增长。到了1273年,各大贵族共同拥立哈布斯堡的鲁道夫一世为皇帝,大空位时期才得以终结。正是因为德意志的衰落,法兰西和英格兰才得以拥有更大的活动空间,而双方围绕英王在法领地、法王继承权等问题的纠葛,在失去了德意志方面掣肘以后,变得日趋激烈。到了1337年,英法百年战争爆发。
  当初,以旭烈兀为首的蒙古大军发动第三次西征,连续攻克了木剌夷、巴格达、叙利亚等地,兵锋直至北非埃及地区。恰在此时蒙哥汗死去,阿里不哥和忽必烈争位,旭烈兀留守波斯,旋即停止了对埃及的征伐。不过,由于伊尔汗国横跨两河流域、伊朗高原等多个地缘板块,在中原-中亚长期处于蒙古皇室内争、商路不畅的情况下,它最终于1335年陷入了分裂和瓦解之中。此时的埃及正处于马穆鲁克王朝拜伯尔斯一世时期,这是一位相继击败了蒙古人和十字军的君王,依托于埃及的屏障作用,北非也因此并未太多受到蒙古人扩张的影响,不过13世纪下半叶的日本就没有这样的运气了。
  1274年、1281年,元朝两次发动元日战争,虽然最终以日本胜利而告终,却也导致镰仓幕府统治的衰落。毕竟,虽然幕府将军可以用对外战争作为借口,不将朝政交换给天皇,却也面临众多立下功战功的武士缺乏足够的奖励。因为元日战争本质上是日本抵御外敌入侵的战争,镰仓幕府本身不可能通过战争获得战利品和土地,也就难以安抚武士阶层的不满。最终,执着于倒幕的后醍醐天皇利用了这一点,于公元1333年推翻了镰仓幕府的统治。只是后醍醐天皇为了防止皇权旁落的重演,决定对森严的日本等级制度进行改变,并启动了新政,触碰了贵族武士阶层的利益。于是足利尊氏反叛,在1336年开创室町幕府,扶立傀儡天皇,与逃遁至南方的后醍醐天皇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至于元朝,在征服日本、占城等战事遭遇失败以后,连续四次开启海禁,虽然每次时间都不长,但毕竟打开了中原王朝海禁的开端。
二、秩序的坍塌与重建
  自从西亚穆斯林崛起以来,欧洲天主教势力便开始打着“讨伐异教徒”的旗号发动了数次十字军东征。罗马教会对欧洲人生活的影响渗透到了方方面面,这在蒙古西征以后获得了进一步的强化。相较于匈人、阿瓦尔人和马札尔人,蒙古骑兵的军事威力和战场震慑力更强,但却并未造成有长期实质影响的移民潮。所以到了14世纪,欧洲在原有天主教社会结构未受冲击的情况下,变得更为保守。恰在此时,鼠疫于1346年率先出现在意大利城邦佛罗伦萨,仅仅十几天城中便无活人。鼠疫,又称黑死病,是对欧洲历史、思想、文化影响极为深远的一次广泛病疫。有记载表明,同时期除了欧洲以外,中亚等亚欧大陆其他地区同样出现过相似的疫情。鼠疫的广泛传播,一方面是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增加了感染病疫的可能,另一方面则是源于蒙古秩序下不同地缘板块之间频繁的外交、经济联系。
  只是,由于黑死病的大规模传播,欧洲几乎除了波兰等少数地区和城市以外,均遭到洗地式的打击,人烟寥寥。人们出于对神父的信赖,在面临死亡威胁之时,往往会前往教堂祷告,以求安宁。这就导致神父成为黑死病泛滥时期,整个欧洲病死率最高的职业。如此一来,天主教会开始面临民众的信任危机,其基础神职机构也遭到了沉重的打击。由于天主教会和欧洲各国在经济和精神层面都损失惨遭,社会开始出现一系列动荡。1356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颁布《黄金诏书》,正式确立了帝国选侯制度,为日后诸侯混战埋下伏笔。1378年,罗马天主教会发生大分裂,出现了多名教皇并存的情况,并一直延续至1417年。黑死病的泛滥同样中断了英法两国的战争,英军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不得不撤军回国。
  亚欧大陆另一端的元朝同样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欧洲黑死病爆发的5年以后,元末红巾军起义开始了。当时的元朝正在遭受严峻的旱灾和粮荒,加之统治者自身的腐朽,起义军势如破竹般的席卷了半壁江山。到了1368年,朱元璋凭借卓越的战略、战术思维,相继剪除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南方割据势力,并趁北方元朝内乱之时发兵北伐,建立了明朝。明朝的建立标志着“蒙古秩序”坍塌的开始。两年之后,帖木儿篡西察合台汗国自立,建立了帖木儿帝国,并从中亚出发沿着当年旭烈兀西征的脚步将波斯、两河、叙利亚等地相继兼并。虽然帖木儿以成吉思汗的子孙自居,但却早已高度突厥化了。此时的西亚地区,即便依旧留存有蒙古人的后裔,大多也是以波斯文明或者突厥文明的形象出现。
三、变化的思想、永恒的地缘
1、秩序重建过程中的思想潮流
  相较于东亚、中亚、西亚以及东欧等地,西欧地区的秩序崩塌主要体现在思想层面。伴随着天主教对世俗生活影响力的下降, 尤其是面临黑死病带来的巨大死亡冲击以后,一股厌恶天主教禁欲主义、崇尚人文主义的思潮逐渐涌动。伴随着工商业的逐渐复苏,越来越多的意大利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开始推崇现世的享受,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即文艺复兴运动。在文艺复兴早期,文学创作是开启民智的主要手段。这其中除了被誉为“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又是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的但丁(1265-1321)以外,其余诸如彼特拉克、薄伽丘等人皆活跃于黑死病疫情过去以后。
  在东欧,曾经因基辅罗斯四分五裂而被蒙古人征服的东斯拉夫人,也逐渐产生民族意识。1380年,罗斯击败了宗主金帐汗国,逐渐取得一定自主地位,并最终在 一个世纪以后彻底摆脱了蒙古人的控制。相较于欧洲。蒙古秩序坍塌对亚洲带来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新一轮秩序重建和力量洗牌层面,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便是地缘关系了。
2、地缘关系的延续
  在西亚,帖木儿帝国建立以后,分别于1388年征服花剌子模,1393年征服波斯,并在1395年一度攻破了金帐汗国首都萨莱。此时的帖木儿帝国基本上承袭了历史上波斯帝国、安息帝国、萨珊波斯以及阿拉伯阿拔斯王朝的大致疆域,成为西亚地区的绝对霸主。另一边,伴随着蒙古秩序的坍塌,突厥人重新发挥影响,这其中奥斯曼突厥几乎控制了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地区,并在1389年科索沃战争中取得大胜。到了1396年,奥斯曼再度于尼科堡战役重挫欧洲,却不得不正式东方的威胁。此时的奥斯曼虽然并未完全掌控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历史上的全部领地,但其与帖木儿帝国围绕两河流域的地缘冲突却愈加明显。
  由于海上丝绸之路崛起,缺乏陆上商道作为纽带的西亚、中亚地区各地缘板块离心力明显,曾经维系阿拉伯帝国、四大汗国的经济基础被严重削弱了。帖木儿帝国衰落以后,西亚、中亚地区将不可避免的陷于走马灯式的政权更迭。相比之下,东亚的秩序传承要更加稳固,明朝重新建立起汉唐时期的中原朝贡体系。1392年,高丽将领李成桂篡权自立,建立朝鲜国,并成为明朝的藩属。同年,日本幕府将军足利义满逼迫南朝天皇让位,进入室町时代。自唐末以来,中原出现了两个显著的变化,一方面经济中心开始自北向南转移,另一方面政治重心逐渐自西向东转移。不过,这并未影响中原板块整体的地缘态势。即便明初于1399年发生“靖难之役”,依旧能够维持内部统一。
  综上所述,鉴于蒙古秩序存在皇室内争、容易外附被征服文明等因素,离心力十分显著。在此背景之下, 14世纪的世界秩序面临一个从坍塌到重建的洗牌过程。只不过由于黑死病的影响和欧洲天主教势力的削弱,文艺复兴开始在商业氛围浓厚、遭受疫情最为严重的意大利地区率先发起。至于西亚、东亚等地,则依旧延续了传统地缘环境而产生的秩序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