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工业革命 > 波及数大洲的七年战争为何不叫世界大战?
2019-04-24

波及数大洲的七年战争为何不叫世界大战?

      18世纪中叶,欧洲相继爆发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和七年战争,两场战争虽然相距时间不久,但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却存在巨大差异。1756年爆发的七年战争是法国大革命前,欧洲各主要国家相继卷入的最后一场覆盖全欧洲的战争。此战不仅涵盖欧洲范围,其规模之大更波及美洲、亚洲等地。
      史学界与政界均有许多人将七年战争成为“世界战争”,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就曾评价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战。然而此类说法并不被主流学界所认可,人们更认为这是一场具有洲际战争属性的欧洲争霸战争。那么为什么七年战争是一场欧洲战争,而不能被算作世界大战呢?

七年战争爆发的原因在于欧洲列强之间的角力

      七年战争爆发的起因是英法两国围绕全球贸易市场和原材料的争夺,双方在美洲、亚洲等全球各地激烈争夺殖民地,不可避免的走向了兵戎相见的局面。三十年战争后,欧洲形成了以威斯特伐利亚合约为原则的均势秩序,时局相对稳定。但随着普鲁士陆军的崛起和英国海军的兴起,昔日的权利均衡局面被大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解决欧洲列国的任何争执。英法两国自从诺曼征服事件发生后,围绕法国王位问题冲突不断,直至英法百年战争才宣告结束。然而随后而来的大航海时代,又将这两个欧洲大国拉入了殖民竞争之中。除了三十年战争期间,英法曾在同一阵营外,两国可谓世仇。
      如果说英法矛盾还算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的,那么普鲁士和奥地利则主要围绕中欧霸权展开。普鲁士和奥地利同属神圣罗马帝国体系内的邦国,其中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君主作为传统霸主往往兼任帝国皇帝。但随着普鲁士的日益壮大,严重威胁了奥地利在中欧的霸权利益。这两组矛盾是七年战争爆发的主因,但却均是欧洲国家之间的问题,并未上升到全球层面。

看似辽阔的战争范围,核心主要还是欧洲

      整个七年战争,貌似波及范围甚广,但大多是英法等殖民国家外延的殖民地而已。在北美地区作为相对具备独立属性的印第安族系,易洛魁联盟的实力已经无法和17世纪末相提并论了,只能在英法两大强国冲突的夹缝中生存。北美之间的冲突主要还是英法两国之间的对抗。当英国掌握制海权后,阻断联系的法国殖民地基本陷入了被英军碾压的被动局面,并未诞生多少激烈的战例。
      和七年战争同步发生的清准战争,倒是时常成为中国介入战争的例证。这主要是因为沙俄在此期间曾扶持阿睦尔撒纳,促成其降而复叛的事件。只是沙俄虽然采取了针对清朝敌对的态度,但却并不代表清朝因此就能被纳入沙俄七年战争中的敌对阵营之中。因为当时的普鲁士和英国恐怕并不知道内亚地区正在发生的清准战争,更罔论清准战争的源头远远早于七年战争,二者不可相提并论。
      虽然中国并未真正参加七年战争,但英法两国之间的争斗确实波及亚洲地区,双方在印度展开了一系列厮杀。1757年6月23日爆发的普拉西战役虽然只是一场小仗,但其影响至关重要,英国获得了在孟加拉地区的霸权,渐渐驱逐了法国在印度的势力,促使印度逐渐沦为英国一家之殖民地。只是同美洲的情形相同,英国之所以能在印度与法国的竞争中占据上风,其主因还是源于欧洲战场上法国主力被束缚和英国对法国的海上封锁。

七年战争的主要影响在欧洲,并未扭转世界发展趋势

      虽然普鲁士是英国在战争中的重要盟友,然而英国人将普鲁士独自丢在欧陆上抗衡各路敌军,除了大力输送钱财外,并未有军事层面实质性的支援。正因如此英国得以腾出手来,逐步掌控制海权,并最终迫使法国割让整个加拿大和大部分印度,日不落帝国的雏形由此形成。不过英国将北美的站费分担给北美殖民地的行为,最终引发了当地居民的不满。北美十三州后来在战败的法国支援下,最终发动独立战争,脱离了英帝国的统辖。
       奥地利的挫败和普鲁士的成功给两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双方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和七年战争后,终于确立了相对稳固的势力范围。更为重要的是,神圣罗马帝国因此陷入了两强并立的局面,帝国内部统一被推迟,这也导致日后德国和奥匈帝国在海外殖民扩张方面被英法等国拉下距离。
      沙俄虽然在战争后期因王位更迭出尔反尔,但其战略西进的态势由此展开。三十年战争后建立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并未将东边硕大的俄国包含在内,而此时沙俄终于开始介入并参与欧洲秩序了。
      综上所述,七年战争是欧洲各国为争夺殖民地(贸易市场和原料产地)与区域霸主地位而进行的战争。此战虽波及数大洲,但主要参战方均为欧洲国家军队,并且最终决定战局走向的还是欧洲战场。此战最终未能撼动世界发展趋势,仅仅是欧洲均势秩序因为新的力量对比所进行的一次内部调整罢了。正因如此,七年战争自然就不能被称作世界大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