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日本近代 > 二战中日本为何主动偷袭实力远超自己的美国?
2019-03-18

二战中日本为何主动偷袭实力远超自己的美国?

      欧洲国家自从大航海时代以来,一直站在世界权力舞台的中心。然而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和1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后,美日两国开始成为分割欧洲权力的重要国家,晋升为新的列强。
      到了20世纪,帝国主义列强先后爆发两次相互冲突和对外侵略大战,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实力较弱的日本在明显无法对抗美国的形势下却依然要偷袭美国珍珠港,此举将美国正式拉入二战,却因让许多人都困惑不解。那么日本为何要在二战中主动招惹实力远超自己的美国呢?
      自从明治维新之后,日本通过借鉴欧美列强,尤其是英国和德国社会体制进行改革,国力日渐增强。但是崛起中的日本并未引起欧洲的重视,亦未引发东亚其他国家的跟风学习,直到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甲午战争爆发前的东亚,英国通过对清朝的扶持,促进了中国洋务运动的蓬勃发展。作为回报,英国需要中国在远东地区牵制当时亚欧大陆的陆权霸主沙俄。对俄国的防范亦成为洋务运动的军务发展重点,甚至李鸿章的北洋水师就是为了防范俄国远东舰队而创建的。
      不过甲午战争,清朝溃败的速度让英国不曾料到,日本的实力却开始进入列强的法眼。此后没几年,英日同盟建立。日本借助英日同盟对抗俄国的威胁,英国亦需要日本制衡沙俄力量的扩张。此后日俄战争,日本在英国、美国甚至清朝的乐见之下打败俄国舰队,称霸世界的野心亦随之膨胀起来。不过此时的德国却联同沙俄一道大肆宣扬对日本不利的黄祸论。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沙俄、德国均被打残,可美国建立的华盛顿体系却严重损害了日本的利益。美国凭借九国公约强制拆散英日同盟,该同盟不仅对沙俄构成威胁,同样会对美国形成两翼压力。门户开发政策的提出亦导致日本独霸中国的幻想破灭,五国海军条约将日本海军限制成为二流海军。海权遭受压制、外交空间受损均引起日本国内对美国的不满情绪上升。
      二战初期,羸弱的中国面临国内四分五裂的局面,日本侵华虽没能实现战无不胜的神话,却也异常顺利。在中国实行以战养战策略的日本,对外侵略政策也变得越来越激进。为了进一步扩大战略空间,日本面临南下和北上的两个选项。北上同继承俄国的苏联交战还是南下挤压欧美的势力范围。当年提出排斥日本政策的德国已经同日本结盟,并在欧洲战场牵制或占领了苏联之外的全部敌对国家,南下的阻力只有弱小的英军和强大的美国。
      日本在二战全面爆发前曾试图北上,却被战斗力远不如自己的苏军凭借强大先进的武器痛击。而在1941年初的西伯利亚防线上,苏军的人数早已不是日本陆军所能承受的范围。更为重要的是,相比较西伯利亚,东南亚的资源更为丰富。此时日本急需东南亚的石油维系自己战争机器的运转,因为美国已经发起了对日石油禁运。
      美国的石油禁运政策导致日本需要抢占资源以填补自身的损耗。作为岛国的日本资源匮乏,没了石油的日军最终只能从东亚大陆撤军。坐以待毙不如先发制人,于是日本联合舰队发动偷袭珍珠港的行动。
      偷袭实力远超自己的美国,表面上是日本迫不得已的举措,但实际上却是日本外交丧失灵活性、战略制定短视的结果。不论有多少原因,主动招惹自身难以承受的敌人都是愚蠢且得不偿失的。但是经历了二十年代金融恐慌和三十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之后,日本国内曾经开明远见并促成明治维系的那一系日本政治家们势力衰微。二战之前甚至不断出现激进军人对鸽派文人政治家的暗杀,就算是军方的温和派成员亦不能幸免。
      日本国内的矛盾导致激进势力和军方长期占据政治主导,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发动对美国珍珠岛的偷袭也就可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