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西楚时期 > 一代名相萧何的谋臣之道
2017-08-25

一代名相萧何的谋臣之道

        萧何,一代背锅侠,是汉初最能为刘邦背黑锅的人。不过刘邦用三杰论、功人功狗、强封首功为他洗白了。由于萧何背的锅都比较隐秘,且恰到好处的最终转化为成绩,加上汉朝逐渐稳定强盛,萧何作为开创时代的当时行政第一人,历史美誉度逐渐淡化并掩盖了他的背锅事迹,史料便大都是赞赏视角,不逆向思维一下很难发现萧何身上其实摞着数口大锅。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萧何一路背锅的辛酸史...
 
第一锅
 
“汉王怨羽之背约,欲攻之,丞相萧何谏,乃止。”
”故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汉王。汉王怒,欲谋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何谏之曰:“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汉王曰:“何为乃死也?”何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周书》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语曰‘天汉’,其称甚美。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汉王曰:“善。”乃遂就国,以何为丞相。
 
        这是项羽分封各路诸侯,违约将刘邦的关中王改贬为汉王后,刘邦就封前,恨得想跟项羽拼命的一段记载。当时刘邦的班子成员,基本还是沛县乡党集团的草台班子。项羽把他们全部赶到远离关东平原和家乡的汉中和巴蜀,可想当时那帮沛县将领的群情激奋。刘邦要跟项羽拼,也是因为下边的将领和士卒不愿意去汉蜀。从刘邦的角度讲,刘邦在舆论之下是不能直接认怂的,否则会有主帅贪图安逸之嫌,伤害自己的威严和将士士气。萧何作为沛县集团的文官核心人物,这个时候出来和稀泥,劝刘邦安心做汉王,多少是逆着军心来的。从后来汉军不断有人从汉中逃离即可看出。当时萧何就这么硬气...结合着萧何一流的明哲保身之技来看,他能这么硬,明显是知道刘邦本人的底线,这无非是刘邦顺着军心骂娘喊杀,萧何逆着军心给刘邦一个台阶下,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护住了刘邦的颜面。但是可想,那些思乡心切的将领听到萧何这番竟是天命论的劝谏入汉,心中该是一种什么滋味...这是萧何第一次显现出背锅的潜力。
萧何月下追韩信
图 萧何月下追韩信
第二锅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未得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萧何的又一件背锅力作,就是推荐韩信。对于萧何推荐韩信这一事件,我个人总觉得逻辑上是说不通的。
        首先呢,韩信在项羽跟前做的是郎中。郎中虽然是小官,但也是近侍。说明项羽觉得韩信是可以留在身边的。韩信给项羽又出过不少计策,但是项羽都不采用。以项羽的性格和军事才能,如果没有发现韩信的能力,一个侍从门卫,如果敢随意给主帅献计策,而且计策很差劲,还不止一次的献策,以项羽性格的正常主帅会怎么做?而且,这么一个侍从,与核心将领钟离眛竟是好朋友,可见韩信在项营,即使不出名,没能建功,也绝对不是被埋在人堆里的那种。以项羽在军事能力上的自负来看,是故意不采纳他的计谋,但大概心领神会,所以并未为难他。
 
        再看韩信在项羽分封天下后,主动投效刘邦后的经历。韩信投了刘邦,本来只做个接待来客的小官。犯了事,快要被斩时,被夏侯婴救下。夏侯婴很佩服他的才学,于是就推荐给刘邦,刘邦却没觉得他多有才能,让他做了治粟都尉。治粟都尉与粮食有关,所以与萧何应是上下级,打交道非常多。这等于是把他扔给了萧何。于是萧何也发现了韩信的惊天才能,推荐给刘邦,刘邦还是看不上韩信。直到萧何月下追韩信,让刘邦必须给韩信封个大将军才算是人尽其才。萧何在刘邦面前怎么又这么硬气了?更诡异的是,刘邦居然勉勉强强,无所谓得就答应了...大将军,把军权分出去给一个自己看不上的人,居然就这么似看萧何情面,随便答应了...
 
        无论刘邦在灭秦之前是否接触过韩信,至少明面上刘邦第一次直接接触韩信,应当是夏侯婴推荐韩信那次。从这里来看,我觉得又是一出红白脸游戏了。首先,刘邦把韩信安置到萧何直接管辖的业务系统下,萧何又一反低调常态,死保力荐韩信。要知道,灭秦战争,楚汉战争,剪除异姓王战争,刘邦一直都是该集团首要军事统帅...即使刘邦没有项羽韩信在军事上那么天才,起码也是当世第二梯队的军事专家了...知兵的是刘邦,善于发掘人才的也是刘邦,怎么夏侯婴、萧何都能知道韩信的才能举世无双,唯独最应该惺惺相惜、相见恨晚的刘邦,反而像被猪油蒙了心和眼呢?“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萧何都讲明了,能跟刘邦商量军事事务的,只有韩信一个人,刘邦怎么就一直都看不上韩信呢?
 
        原因大约在于,“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刘邦这件看似云淡风轻的决定,其实是顶住极大的来自沛县军事集团的压力。而且韩信还是个二十多岁的毛头小伙,小刘邦都二十几岁,人心不服啊。但是,如果这件事是萧何力推,汉王仅为安抚和留住萧何才做的,刘邦所面临的压力,无疑小很多。事实上也是如此...沛县那些草莽屠狗将军家里的老娘们儿,估计也不会去堵汉王刘三哥的大门了...顶多沛县乡党们心里暗骂萧何你个杀千刀的,吃里扒外的东西...
 
若果真如此,萧何与刘邦这暗地里的配合,简直是艺术级的权谋教材...萧何这一黑锅,绝对是经典之锅。但为什么后来就不像是黑锅了呢?因为韩信太生猛,后来成神了,黑锅反成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美谈,成了萧何的成绩。可惜,我们面对史料,只能揣度它的不合理,无法再明确第一历史的真相了...
 
第三锅
 
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计户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剸属任何关中事。
 
        这第三锅,就是楚汉战争的兵源供给,是萧何的职责与能力所在。刘项的楚汉战争,可以说就是最开始刘邦偷了彭城,小得意了一次之后,一直被项羽追着打,败多胜少,屡败屡战。刘邦在这场竞技游戏技术比拼中,每次把兵打精光了,治理后方的萧何就把新兵给他续上,一次又一次...这期间,韩信也被刘邦偷过一次兵,做过一次冤大头,之后韩信就气得不听刘邦话了...可见萧丞相这被刘邦予取予求的冤大头...都习惯了...明明是刘邦技不如人,败光家当,萧何却要提着裤腰带和脑袋给他擦屁股。要知道,连那些老弱病残都不得不强征入伍时,关中人民眼里的萧何是到处抓壮丁啊。这才叫最大最长期的黑锅,萧何默默地扛在肩上,甚至还要把自己家里所有男丁送到前线给刘邦当人质,让刘邦放心的作...
 
第四锅
 
汉五年,已杀项羽,即皇帝位,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不决。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上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上曰:“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得曾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从我,多者三两人;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后皆莫敢言。列侯毕已受封,奏位次,皆曰:“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上已桡功臣多封何,至位次未有以复难之,然心欲何第一。关内侯鄂秋时为谒者,进曰:“郡臣议皆误。夫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事。夫上与楚相距五岁,失军亡众,跳身遁者数矣,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非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众会上乏绝者数矣。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待陛下,此万世功也。今虽无曹参等百数,何缺于汉?汉得之不必待以全。奈何欲以一旦之功加万世之功哉!萧何当第一,曹参次之。”上曰:“善。”于是乃令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上曰:“吾闻进贤受上赏,萧何功虽高,待鄂君乃得明。”于是因鄂秋故所食关内侯邑二千户,封为安平侯。是日,悉封何父母兄弟十余人,皆食邑。乃益封何二千户,“以尝繇咸阳时何送我独赢钱二也”。
 
        刘邦感念萧何的默默贡献和背锅。强行给萧何首封最多的食邑。武将们终于爆发了。老子们枪林弹雨的打仗,凭什么做到办公室吹空调的萧何受封最多?刘邦说:“你们是扑猎物的猎犬,人家萧何是指挥打猎的猎人,而且人家把全家男丁都送我这,把宝都押我身上了,你们叽歪个什么?”群臣心想了句妈卖批,我们是狗,就他是人,于是不敢再多说...
 
        等功臣英雄排座次,刘邦又把萧何排第一,将领又爆发了。刘邦又以萧何是保全大后方,不断提供兵源税源,才支持屡败屡战的刘邦支撑到胜利,这是万世之大功,不是杀人之小功,又强行给萧何保住第一的排名。同时又加封替萧何说话的鄂秋,扇了群臣的脸...这其实是萧何长期背锅与刘邦长期愧疚之下的必然结果...
 
        可为什么说这是第四口黑锅呢?除了刘邦把萧何搁在火上烤了一番,惹得他成为众矢之的外,他还多了给萧何加了口小锅——“乃益封何二千户,以尝繇咸阳时何送我独赢钱二也”。这什么意思?刘邦对群臣说:“那年在沛县,你们给我随份子钱,都统一给了我三钱,就人家萧何偷偷又给我多塞了两钱...”我们很有代入感的去想一下这件事,就知道萧何当时听了刘邦这话,在心里肯定压了一句妈卖批~
 
        刘邦长年把大后方行政撂给萧何,其实多少是不放心的。同为丰沛集团出身的萧何,和武将们存有一定程度的离心离德,对于刘邦来说, 未必是坏事...于是,刘邦报恩也不忘强化萧何的招黑体质。
汉初三杰
图 汉初三杰
第五锅
 
汉高祖征韩王信返,见萧何营作未央宫,怒谓萧何曰: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萧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夫天子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高祖乃说。
 
刘邦:现在天下还很乱,成败最终归谁还不一定,你TM修这么华丽的皇宫作死啊?!
 
萧何:现在天下正乱,老百姓耐力强,苦一苦建个壮丽的皇宫,以彰显皇上的威仪,以后也就不用再反复扩建了。
 
刘邦听了很高兴,心想:朕的家之所以这么奢侈豪华,朕是无辜的...大汉黑锅,找萧何...
 
当时的关中人民很郁闷,萧丞相治下,怎么徭役和所谓暴秦无二呢?
 
第六锅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彊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韩信被诱入长乐宫暗杀,又是萧何亲自去请他...之前萧何顶住丰沛集团的压力举荐韩信,那是背吃里扒外的黑锅。可是韩信牛逼啊,最终成为不世出的战神,一代名将,成为声威赫赫的诸侯王。樊哙见到已经被贬为淮阴侯的韩信,还扑通跪下一口一个大王,可见其威信之高。本来萧何月下追韩信(落魄的韩信)已经是美谈,这下可好,杀韩信(神坛上的韩信)的任务也落他身上了。于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诛杀名将的刽子手黑锅,舍萧何其谁?萧何从韩信身上得了一个识人荐才的美名,最后落得一个卖友杀才的恶名。当时全天下韩信的拥趸,心里怎能不怨一句萧何呢?曾经的黑锅好不容易洗白,谁想最后又刷黑。这正应了一句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怎么得的好处,就怎么吐出来。
成也萧何败萧何
图 成也萧何败萧何
第七锅
 
其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曰:“为上在军,拊循勉百姓,悉所有佐军,如陈豨时。”客又说何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不可复加。然君初入关,本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尚复孳孳得民和。上所谓数问君,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貣以自污?上心必安。”于是何从其计,上乃大说。
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强贱买民田宅数千人。上至,何谒。上笑曰:“今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何,曰:“君自谢民。”
 
      这锅背着背着,就不够用了,都要开始自己造锅了...萧何自污,是明哲保身的经典范例...本来勤俭爱民的萧何,不惜故意侵占民利以自黑,降低民望以讨安于刘邦,可见黑锅功力已如臻化境。一代背锅侠,绝对不是吹的。
 
第八锅
 
后何为民请曰:“长安地陿,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为请吾苑!”乃下何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侍,前问曰:“相国胡大罪,陛下系之暴也?”上曰:“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有恶自予。今相国多受贾竖金,为请吾苑,以自媚于民。故系治之。”王卫尉曰:“夫职事苟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也。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且陛下距楚数岁,陈豨、黥布反时,陛下自将往,当是时相国守关中,关中摇足则关西非陛下有也。相国不以此时为利,乃利贾人之金乎!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夫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陛下何疑宰相之浅也!”上不怿。是日,使使持节赦出何。何年老,素恭谨,徒跣入谢。上曰:“相国休矣!相国为民请吾苑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
 
        萧何黑锅背够了,觉得得干点事了。想让刘邦把皇家上林苑的空地分给百姓耕田。没成想,刘邦大怒,觉得你萧何不想背锅当坏人唱白脸了,开始用皇帝的财物收买人心了,直接把萧何给下狱了。最后刘邦想通了,又把萧何给放了。萧何迈着老步,战战兢兢给刘邦请罪,谁知道刘邦反而说:“老萧啊,别这样,你为民请命,我不允许还把你给下狱了,就当是我做回暴君形象,为你增添些贤相风采吧...”临死前的刘邦,似乎老泪纵横地握住萧何的手,终于唯一且最后表示了一次:老哥哥,黑锅你背的太多了,这次我背一回吧...
 
第九锅
 
高祖崩,何事惠帝。何病,上亲自临视何疾,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何死不恨矣!”
 
        萧何终于也病重了,也要撒手人寰追随刘邦而去了...惠帝亲临府邸,问萧何:“您走了谁能代替您?”估计萧何心里一愣,想:“这话你妈不是问过先帝了吗?还追问的很详尽,怎么又问我?那我是说真话还是假话?我是说认为的话还是敷衍的话?能说到皇帝心坎里吗?我说错将来会被牵连吗?”萧何或许一瞬间脑海里闪现了很多...他敏感的意识到,这个回答,不仅可能答不对,搞不好将来子孙和自己的声名还会受政治牵连...
        于是,这第九锅,将死的萧何决定不背了...“知臣莫如主。”这是多模棱两可又圆滑地拒绝回答啊...你说谁就谁吧,爱谁谁吧,反正都是皇帝你自己先说的...
        一代名相,背锅侠,萧何,就这么结束了自己波澜不惊的一生黑...他被西汉历朝皇帝不断的怀念和想起,其子孙屡次被加封,萧何的声名也被历史迅速漂白...因为没有人能忘记,刘邦帝业之所以速成,是因为刘邦只管打天下。汉朝真正意义上第一位治理天下的文治开创者,其实是刘邦的皇权分身——萧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