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清朝历史 > 清朝是如何有效控制民风迥异的不同疆土的?
2019-04-01

清朝是如何有效控制民风迥异的不同疆土的?

      明清两朝是中国封建王朝统治的最后时刻,然而清朝全盛时期的实际统治疆域却远超明朝。即便晚清时期因腐败无能而造成领土多次缩水,却依旧有晚明时期领土的四倍之多。清朝的疆域辽阔很大程度上在于朝廷对漠北草原、西域和青藏高原等地区的有效统治,那么作为兴起于白山黑水间的游牧渔猎族群,清朝是如何做到对这些民风迥异的地域进行管辖的呢?
      首先需要说明的就是,中华文明自古就不是特指中原这一处区域。上古时期的红山文化就已经坐落于燕赵辽东之间了,夏商时期更有众多诸夏部族北上,其中殷商灭亡后更有一支远迁辽东朝鲜一代建立箕子朝鲜王朝。先秦时期诸夏国家对戎狄的打击促使鬼方、犬戎等部纷纷远遁漠北草原,并最终在秦朝统一天下的前夕形成了弱小的匈奴部落联盟。
      大秦的崛起不仅开始逼迫松散的草原部族联合起来,客观上促使匈奴内部联系紧密起来,也让华夏族裔的势力南下江汉流域直抵南海之滨,将整个广义上的江南地区纳入中原诸夏体系之内。自秦之后的中原-江南地域在经历了两汉的滋养之后,逐渐稳定成为以儒家为主流统治逻辑的汉人王朝基本盘。此后历朝历代,虽有五胡乱华、五代更迭、辽金南下和蒙满南下,却始终未能动摇儒家在中原体系中的位置。
      在人数众多的中原地区,清廷不仅按照儒家的统治逻辑维护官僚体系的运转,也依据儒家的治理逻辑收缴赋税,以维持庞大的财政开销。所以儒家所奉承的皇帝身份就成为清朝君主在中原统治的最抓手。
      草原势力因其流动性极强的游牧社会生活方式而并不稳固,一旦势力发展到一定的临界点便会出现分裂,并最终陷入四分五裂的虚弱局面。然而每当中原王朝统一的压力传导到草原之上后,便又会刺激漠北新一轮的草原霸主诞生。自匈奴以后,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和蒙古皆遵循这一逻辑不断演化着草原的政治生态。然而到了后金时期,事情又一次发生了变化。
      匈奴的崛起中,打击东胡成为其称霸草原非常重要的一步。然而不知是否是巧合,此后的草原霸主却都是出自东胡一系的后嗣。鲜卑与乌桓本就分裂自东胡,柔然乃鲜卑残存漠北的残部,突厥阿史那部是在匈奴败退后依附鲜卑诸部来到阿尔泰山一代定居的,蒙古核心部族更直接来源于东北室韦部落。后金的满洲虽最早源自外兴安岭以北的通古斯人,并吸纳部分女真人遗民和其他渔猎部族整合成为满洲族群的,但依旧延续了匈奴灭亡后白山黑水的部族西进统一草原的步骤。
      草原骑兵在冷兵器时期凭借高机动性和粮草的便捷性成为最强军队之一。东北地区的农耕-渔猎-游牧混合文明的存在,又使得此地往往拥有漠北草原所不具备的装备冶炼技术优势。正因如此,清朝从最开始就控制了邻近的内部地区,结成名为联盟、实则附属的满蒙关系。不过对于外蒙却采纳了另外一套逻辑,清朝君主鼓励草原牧民信仰藏传佛教,并通过联姻关系和蒙八旗制度笼络蒙人。藏传佛教寺庙的存在使得草原牧民的活动半径被限制在了庙宇的周围,曾经因四处逐水草而居的格局被这种准定居状态彻底替代了。
      清朝在草原宣扬藏传佛教之前,景教和回教亦曾在自由散漫的草原上广泛传播,但让牧民信仰和满洲相同的宗教显然更能拉近双方的距离。康熙皇帝曾说过,一座庙胜过十万兵,说的就是漠北草原上的这种情况。当清朝君主以大可汗和八旗共主的身份出现在漠北的时候,凭借共同的信仰和中原赋税的滋养,此前草原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威胁因素也就不复存在了。
      藏传佛教虽然促进了漠北草原和白山黑水之间的联系,但却更加深了草原同藏区之间的联系。如若藏区特权阶层借此联合草原,同样会对清朝统治造成极大隐患。但清朝在征服雪域高原之后凭借卓著的政治手段同样获得了藏区对其统治身份的认可,并给予清朝皇帝以文殊菩萨转世的身份。这种顶级活佛身份使得清朝皇室对整个藏传佛教都有了一种特殊影响力。而文殊菩萨不仅仅在藏传佛教中地位颇高,在中原汉传佛教之中同样如此。作为汉地四大佛教名山的五台山,正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也因此成为传闻中顺治皇帝出家的地方。
      在完成对这四处地域的稳固之后,清朝前期并未再图谋更多领土了。然而蒙古准格尔部的崛起再次改变了格局。西域自张骞之后,经历汉武帝远征大宛,便逐步被收纳为汉朝的疆域。王莽篡汉后虽与西域阻隔交通,但东汉班超再度通西域,当时的汉朝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南疆绿洲地区的诸多邦国。西域被天山阻隔而分为南疆北疆,其中南疆沙漠绿洲大多为农耕社会模式,而北疆实质上同漠北草原连为一体,属于同一个地理单位。此后的隋唐,中原王朝均曾在西域设立都护府,然而随着中原板荡和回教渗入,西域开始逐步异化,到了明朝时期更难以收回了。
      清朝前期对中原文明的统治本就吃力,起初并不愿意节外生枝,奈何准格尔部乃黄金家族后裔,一直梦想杀回大都。清朝对草原部族的拉拢政策并未波及当时地处中亚和北疆的准格尔部落,当准格尔国在沙俄支持下开始东征之时,不仅漠北草原遭受威胁,甚至清朝京师和后金兴起之地亦难独存。清准战争后,天山南北再次同中原归为一统。
      从清廷对不同区域的统治模式,我们会发现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非常善于寻找任何一个区域同朝廷的共通性,并凭借不同的身份最终凌驾于包括满洲在了的所有区域之上,这也是晚明政权所无法比拟的。然而如此高超的内政外交技巧,却如同八旗腐化的速度一样,也快速的趋于僵化和保守,到了晚清时期的清朝统治者竟然只能通过吃老本的方式苟延残喘,可见抱残守缺终将导致灭亡,改革图强才是长治久安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