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社会人文史 > 从3世纪危机到丝绸之路复兴,亚欧地缘秩序中的邦交演化史
2019-08-30

从3世纪危机到丝绸之路复兴,亚欧地缘秩序中的邦交演化史

 
      自新石器时代,人们先祖过上了刀耕火种的日子起,亚欧大陆始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先驱。多少族群暴霜露、斩荆棘,以有立足之地;多少部落开山涧、填壕沟,以有可续之源。直至古代世界四帝国的兴起,作为联结东西方商贸交通的丝绸之路建立,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和交融才显得愈发紧密起来。
      罗马、安息、贵霜和秦汉所处的岁月,被后世部分史学家冠之以“四帝国时代”的称号,这并非无迹可寻。作为中古时代以前,世界文明的最高峰,秦汉文明与罗马文明分别影响了东西方此后2000年的发展脉络,至于安息和贵霜同样不逞多让。只是随着气候变冷、生产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到了公元3世纪,四帝国内部秩序先后崩塌,史称“3世纪危机”。

帝国危机:秩序的崩塌

      西方史学家以“3世纪危机”的提法,意指在此期间罗马帝国所面临的危机,此时古罗马陷入了农村枯竭、城市衰落、内战连绵、蛮族叩边等一系列混乱现象。然而事实上当时亚欧大陆的其他几个主要帝国,同样面临相似的遭遇,危机的前奏更早在2世纪下叶就已经出现了。
      公元166、168年,为了打压豪族世家阶层对朝政的把持和对皇权的掣肘,汉桓帝与汉灵帝两度借势于宦官集团,对以清流自诩的朝中世家子弟扣上了“结党”的帽子,并以“党人”罪名禁锢士人终身,史称“党锢之祸”。党锢之祸的爆发,表面上是士人清流对宦官乱政的不满,实质上彰显的是东汉王朝内部权力结构中宦官、豪族和外戚鼎足而立的事实。豪族的崛起是建立在汉朝土地兼并和人口隐匿严重的基础之上的,2世纪末的东汉王朝早已病入膏肓,本被皇帝用以制衡清流的宦官集团,也开始动起了其他心思。文治僵化,武略却延续了强汉作风,就在第二次党锢之祸结束之后,持续近百年的东汉与羌的战争(56年-169年)以东汉惨胜而告终。
      恰在两次党锢之祸其间,公元167年远在亚欧大陆西端的罗马帝国,边疆烽烟四起,日耳曼部落甚至一度突破了多瑙河防线,致使此后历代罗马皇帝对多瑙军团极为重视。罗马遭受蛮族叩边威胁的同时,也出现了与汉朝类似的问题。愈演愈烈的土地兼并现象,致使罗马军队的战斗意志不断下滑。为了解决帝国税收和兵源日趋紧缺的问题,卡拉卡拉出任罗马皇帝期间,颁布了安东尼努斯敕令,赋予所有罗马帝国出身自由的人以完整的公民权(拥有公民权的人有交纳赋税的义务)。
       或许是因为气候变冷引发内亚草原族群的集体大迁徙浪潮,或许是因为商道的不稳影响到了丝绸之路沿线的四帝国财政情况,或许二者皆有之。总之此时夹在罗马和东汉王朝之间的另外两个帝国,同样出现了朝局不稳的共振现象。贵霜的前身月氏自秦汉交际之时起,就因匈奴、乌孙而连番远遁,至东汉与羌战争爆发的前一年,已在中亚南部建立贵霜国祚。却于2世纪80年代逐步衰落,致使康居、大宛先后摆脱羁縻,呼罗珊、花剌子模等处也纷纷自立,衰败迹象已显。至于邻国安息,更早在贵霜初创之时就已经衰落,全凭丝路商贸和国内几个世袭贵族支持。
      随着气候变冷,漠北乃至内亚辽阔地域上的游牧族群纷纷南迁内附,严重冲击着东汉帝国的边疆。气候变化也造成了粮食减产,进而导致东汉发生严重饥荒,并促使太平道和天师道势力崛起。其中天师道又称“五斗米道”,常于乱世之中济世救人,后据守于汉中;至于太平道则掀起了一场几乎席卷整个中原的黄巾起义,并因此拉开了汉末乱世的跌宕风云。此后经历了外戚何进与宦官的血拼、董卓进京等一系列事件之后,中原大地群雄并起,各路诸侯割据一方。经过一番龙争虎斗,赤壁之战后天下渐成三足鼎立之势。到了公元217年,刘备以皇族身份自诩,打出匡扶汉室的旗号自川蜀北上,发动了汉中争夺战,在这片与汉朝国号渊源颇深的土地上展开征伐。
      就在刘备于发动汉中之战的同年,罗马变革皇帝卡拉卡拉遇刺身亡,他死在了准备出征安息帝国的前夕。此时的罗马帝国,弑君之举早已成为常态,卡拉卡拉并非第一个死于麾下军人手中的罗马皇帝,也绝不是最后一个。从中可以看出,随着社会基石的破裂,罗马国内的秩序是多么的脆弱。军人乱政之下的罗马,从此日薄西山、一落千丈。只是卡拉卡拉的遇刺并未挽救安息帝国的命运,公元224年,阿尔达希尔一世于古波斯帝国崛起之地,位于伊朗高原南部临海的法尔斯建立和巩固萨珊势力,并于两年之后最终趁安息内乱而统一伊朗高原。

裂变时刻:铁与血的征途

      正当萨珊波斯崛起的同时,贵霜持续萎靡衰落,并最终退出了帝国争霸的行列。此后散落于中亚和南亚各处的贵霜残余势力在随后的两个世纪中,被西亚萨珊波斯、南亚笈多王朝和中亚嚈哒(西方史书称其为“白匈奴”)相继征服了。古代四帝国的相继衰落,导致亚欧大陆以丝绸之路为标志的商贸交流基调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铁与血的战歌。
      当萨珊波斯崛起之后,取代了此前安息帝国的角色,成为罗马帝国新的东部边患。正当中原地区先后经历了曹魏灭蜀汉、晋朝灭吴统一华夏之时,饱受内外困顿的罗马也短暂进入了一段“三国时期”。高卢帝国、罗马中央区和巴尔米拉王国的并立,显示出军人割据和地方分离对罗马的冲击。为了挽回危局,公元284年被拥立为罗马皇帝的戴克里先推行改革,并执行了“四帝共治”模式,此时距离晋朝灭吴仅仅过去了4年。
      晋朝对中原的统一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危机的根源,豪族世家凭借九品中正制更加强大,土地兼并问题未得改观,内附的匈奴、羯、氐等族群的安置依旧粗糙。甚至为了防止晋篡魏情景的重演,晋朝治国不敢言“忠”,只敢以“孝”论述,并分封宗室于各地成为朝廷篱藩,造成藩王自立,最终酿成八王之乱。从291年到306年,中原板荡、烽烟四起、民不聊生,国家的统一并未带来长久的稳定。最终在晋朝藩王的自相残杀中,永嘉之乱爆发。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中华由此进入了东晋十六国的漫长岁月。
      统一的国家未能给华夏带来长治久安,戴克里先改革同样也没能为罗马带去稳定的复兴。卡拉卡拉普及公民权的做法,导致罗马公民的荣誉感从此一文不值。蛮族内迁和军人干政下的戴克里先,虽然努力背负着帝国庞大的身躯砥砺前行,却奈何罗马早已病入膏肓、积重难返。然而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公元297年萨珊波斯军队在与罗马的战争中几乎全军覆没,被迫媾和。只是战场上的胜利反而助长了军人乱政的乱象,这将导致戴克里先的政治遗产将被破坏殆尽。
      公元306年,君士坦丁一世被军队拥立成为罗马西部皇帝,并于324年统一帝国。在此期间,他的两项措施影响后世千年。首先,君士坦丁在经历了一系列险象环生的内战之后,于313年决定颁布米兰敕令,正式给予基督教在帝国疆域内的合法化地位;其次,他于公元330年,正式迁都至坐落于巴尔干半岛的新罗马城,人们通常称之为君士坦丁堡,这座城市将成为后来拜占庭固若金汤的帝都。      

纵横捭阖:敌与友的罗生门

      经过了近两个世纪的混乱之后,终于到了4世纪末,亚欧大陆上裂变出新的格局。中原经历了十数个政权的漫长决斗之后,终于公元386年由鲜卑拓跋部统一中原北方,建立了北魏王朝。正当北魏统一北方,开启北朝序幕之时,南方刘宋篡晋自立,南北朝对峙局面来临。几乎同时,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再度分裂,东罗马以君士坦丁堡为中枢之所,西罗马则依旧以罗马城作为京畿重地。此时的亚欧大陆之上,一场纵横捭阖的邦交大戏即将上演。
      受内亚西迁的匈人裹挟,众多日耳曼部族、阿兰人涌入西罗马疆域之中,并于匈人帝国崩溃之后纷纷自立并建立了西哥特、汪达尔、法兰克等一系列国家。东罗马成为古罗马帝国延续的唯一法统,只是17世纪西方学者为将其与罗马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区分,取帝都君士坦丁堡的古称,称其为拜占庭帝国。分裂后的拜占庭帝国不得不继承古罗马的东疆,继续与萨珊波斯相抗。然而中亚嚈哒的崛起从后方威胁到萨珊波斯,致使其陷入了两线作战的窘境。
      嚈哒人的族源、族属众说纷纭,高车、车师、大月氏、康居、柔然、塞种、伊朗、突厥等说层出不穷,如今尚无定论。他们起初是漠北草原霸主柔然汗国的附属,后于中亚南部发展壮大后与柔然反目。5世纪20年代,嚈哒曾尝试跨过阿姆河入侵萨珊,但以失败而告终,后南下扫清贵霜遗脉后,继续向西于萨珊持续角斗,并最终于5世纪下半叶占据萨珊呼罗珊地区大部,迫使萨珊纳贡称臣。嚈哒的强势让萨珊波斯和柔然汗国寝食难安,却使得出使嚈哒的北魏使者喜出望外。原来自鲜卑南下入主中原建立北魏之后,遗留在草原上的部族便在拓跋部的奴隶(同时也是仇敌)木骨闾的统领下建立起来了敌视鲜卑人的柔然汗国,因此被北魏太武帝蔑称为“蠕蠕”。当时柔然与南朝刘宋关系紧密,形成对北魏的南北夹击之势,这最终促使北魏与嚈哒结盟。
      当5世纪中叶,嚈哒乘击败雅兹底格德二世之机,南下侵入南亚笈多王朝,双方由此敌对。自此,亚欧大陆事实上形成了以拜占庭、嚈哒、北魏为一方,以萨珊波斯、笈多王朝、柔然和刘宋为另一方的两大阵营对垒。只是依据局势的演变,敌与友的罗生门也在不断转动着。当嚈哒西进南下受挫之后,开始着眼于东征柔然、高车等族群,并最终与北魏接壤。此时轮到北魏感受到嚈哒的强势了,为此北朝选择与南朝萧齐和解,并结纳了来自萨珊波斯的邦交善意。为了寻求解决嚈哒,萨珊波斯不仅与北魏结盟,同时也派遣使者与南朝取得了联系。
      此时的南朝已经日渐兴起佛寺之风,并在萧梁时期达到了极致,有南朝三百八十寺之说。与之相比,北魏武帝为了富国强兵,于公元446年灭佛,禁佛教,诛沙门,毁经像。作为鲜卑人的北魏,在治国理政时依然大体按照儒家理念治国,而此时的罗马早已将基督教奉为国教,并甘之若饴。就在北魏太武帝灭佛的前一年,公元445年基督教出现了第一位教宗,标志着教会组织架构的趋于完善。
      教宗的出现未能挽救罗马的命运,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因雇佣军领袖日耳曼人奥多亚克废黜西罗马末代皇帝而覆灭,蛮族边患和军人乱政最后居然结合为一起,对西罗马的历史画上了一个终止符。西罗马虽灭,罗马精神却被罗马教会以另一种形式传承了下来,并成功促使法兰克人皈依基督教(公元496年,法兰克首领克洛维皈依)。正当此时,漠北草原出现了新的变化。
      北魏太武帝之后,国势强盛,后经历孝文帝改革和六镇起义后,北朝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由于柔然视西魏为北魏的延续,故而与东魏、吐谷浑和南梁围困西魏。只是西魏极擅邦交,他们是远结高车、铁勒部众(附属于柔然的锻奴)夹击柔然,公元557年北周取代西魏之后,又南侵巴蜀云贵,阻断了南朝与吐谷浑的交通,断绝了南朝军需马匹输送通道。与此同时,曾经强盛的北齐王朝却在自己一连串昏招的影响之下日渐衰落了。
 
      高车、铁勒部众消灭柔然之后建立了突厥汗国,并将势力从漠北一直延续到中亚,新的联盟出现了。6世纪上半叶,突厥和萨珊波斯越走越近, 中亚霸主嚈哒面临腹背受敌的困境,此时南亚的笈多王朝因内部分裂严重,早已退出了争霸的舞台。约558年至567年间,经过萨珊波斯和突厥的一系列打击之下,嚈哒覆灭于布哈拉之战(此战之后,嚈哒残余陷入分离,纷纷向突厥新秩序臣服)。
      嚈哒覆灭之后,萨珊波斯与突厥商定瓜分领土事宜,决议阿姆河以南为萨珊所有,突厥则可占据整个河中地区(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平原),然而受到本土粟特贵族支持后的突厥,事实上将边界扩展至阿姆河以南,双方的同盟关系由此破裂。正当萨珊为盟友的背叛而震怒不已之时,拜占庭帝国却开始努力构建新的盟友。一方面为了报复占据意大利北部的伦巴德人,君士坦丁堡决定与法兰克人结盟;另一方面,拜占庭开始尝试联络西突厥,以图形成对萨珊波斯的战略制衡。只是随着柔然和嚈哒的败亡,从内亚草原西迁而来一股新的族群阿瓦尔人取代了匈人和哥特人,构成了对拜占庭北境新的威胁。

尘埃落定:丝绸之路重建

      在希拉克略的统领下,6世纪末的拜占庭帝国凭借臻于化境的外交手段,竟有几分中兴的气象。此后东罗马的国祚将继续延绵许多年,拜占庭纵横捭阖的手段也将持续运用在欧洲大陆上的众多族群身上,只是7世纪初的亚欧大陆上,欧洲以外的版图上正在发生一场剧变。
      公元630年,穆罕默德征服了阿拉伯半岛上的重要城邦麦加,从此踏上了骆驼征伐四方的进程。同年,袭承自北周和隋朝的唐朝皇帝李世民,被漠北诸多部族首领共尊为天可汗。唐朝的铁骑到了李世民之子李治时期达到巅峰,届时突厥已灭、萨珊不存,从太平洋到大西亚之间的广袤土地上,被两大帝国占据着。经过了几个世纪的混乱之后,继四帝国时代之后,丝绸之路秩序终于得以重新确立起来。唐代丝绸之路的畅通与繁荣,促进了东西方思想文化、商贸技术的交流,产生了很多积极、深远的影响,进而反哺大唐文化、阿拉伯文化乃至欧洲文化的昌盛。
      综上所述,从四帝国时代末期的3世纪危机到丝绸之路秩序的重新确立,我们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亚欧大陆地缘演变中,领略到一处处精美绝伦的邦交大戏。众多有志于争霸一方的势力之?间纵横捭阖,为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