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宗教改革 > 捷克胡司战争
2017-12-08

捷克胡司战争

      在中世纪末期的捷克,教会是被德国(神圣罗马帝国)人把持的,而且拥有大量地产。在反对教会压榨的斗争中,涌现出了以胡司为代表的一批领袖。约翰·胡司(1369—1415年)出生在捷克南部胡西尼茨村的一个贫苦家庭。他毕业于布拉格大学,1396年获硕士学位,1398年开始在布拉格大学任教。此后他进入神学院学习。1402年当选为布拉格大学的校长,并担任伯利恒教堂的神甫。1403年成为捷克王后索菲亚的解罪神甫。
      他目睹了天主教会在捷克的腐败行为,决心在宗教方面进行改革。他的思想受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的影响。他主张把天主教会在捷克的教产收归国有,认为教会占有土地是产生一切罪恶的根源,只有没收教会的地产才能清除教界的愚昧、贪婪和放荡。才能恢复真正的基督教。胡司不承认教皇的最高权威,斥责教皇兜售赎罪券的行为,认为教会应当服从世俗政权。他反对教会的特权,当时神职人员可以在圣餐礼仪中使用圣杯,而一般的教徒只能领取象征基督肉体的面包,胡司主张一般教徒也可以用圣杯领取圣餐。这个主张是胡司教派的一条基本纲领。他基本上否认了教会的中介作用,指出一个教徒不向神甫忏悔照样可以赎罪。圣经是最高的权威。
胡司战争
      胡司努力宣传自己的宗教改革思想。他的活动最初得到了捷克国王温西司拉斯四世的支持,因为国王想利用胡司派的活动来提高捷克人民的爱国热情。温西司拉斯四世甚至在1409年颁布了法令,取消外国人在布拉格大学的特殊地位,规定捷克教师在大学会议和其它的机构中占有三个席位,而德国教师只准占有一席。这对于德国人是个沉重的打击,使他们不得不离开布拉格,大学的管理权回到了捷克人的手中。恰在这时,罗马教皇约翰二十三世派人到捷克贩卖赎罪券,声称购买它之后,罪人的灵魂死后也可以升入天堂。胡司大胆揭露这种欺骗行为。他在大学的辩论会上论证买卖赎罪券是不能容忍的欺骗。胡司的宗教改革主张激起了天主教会的仇恨。1411年胡司被开除教籍,1412年10月,胡司被迫离开布拉格前往捷克南部的农村。但他继续传播自己的宗教主张,并写了大量的论文来反驳敌人的攻击,大胆地揭露教会和教皇的欺诈行为。
      1414年,教会在康斯坦茨召开宗教大会,要求胡司前去参加。德皇西吉斯孟德(1410—1437年)出面保证胡斯的人身安全,并发给他人身保护文书。胡司不顾危险前往参加。1414年11月3日,胡司在当地群众的欢呼声中到达了康斯坦茨。但是宗教会议根本不许他发言,就把他逮捕下狱。胡司在法庭上坚持自己的主张,对教会强加的种种罪名予以驳斥,但法庭根本不听他的申辩。1415年7月6日,法庭宣布胡司是异端,决定将他处以火刑。临刑前,胡司作了他最后的一次讲演,重申自己是无罪的。教会为了灭迹,把胡司的骨灰抛入莱茵河。
      胡司死后,捷克人多次在布拉格举行集会,抗议教皇的暴行和皇帝的失信。甚至捷克的贵族会议也向康斯坦茨宗教大会提出了抗议。人们自发地掀起了反抗教会的斗争,拒绝交纳什一税,驱逐德国的教士。终于在1419年7月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起义的矛头指向德国人控制的教会,所以具有争取民族解放和反对外来压迫的性质。

图 德皇接见胡斯派教徒
      起义发生在两个不同的地区,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派别。其中以南方的塔波尔城为中心的一派被称为塔波尔派,他们比较激进,参加者和领导者是下层劳动者。这支起义军成为胡司战争的主力。1419年7月22日,大约有4万多捷克各地的农民来到了塔波尔城,他们把带来的多余财物放在街道上的大木桶中,大家可以随意取用。但是塔波尔派起义者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纲领。他们只是反对一切不合理的事物,要求废除等级制度,废除国王,取消繁重的封建义务。他们要求没收土地分给农民,建立一个美好的共和国。在他们内部,分为两个公社,一个是内部生产公社,负责战时的生产供应,另一个是作战公社,负责保卫他们建立的社会。塔波尔派的主要首领是瓦茨拉夫·科兰达。
      另一个派别是以布拉格为中心的圣杯派,他们是胡司起义的温和派,其成员大多是中产阶级和中小贵族。这一派在教士约翰·哲里夫的领导下,于1419年7月30日在布拉格市发动起义,夺取了城市的管理权。他们有具体的管理纲领,于1420年拟定了布拉格四条款。他们要求没收教会财产,捷克宗教独立,禁止外国人担任捷克官吏。他们在宗教问题上要求每个人都可以用圣杯领取圣餐,所以被称为圣杯派。他们的要求还包括传教自由,可以用任何语言传教,废除僧侣对世俗财富的占有,僧侣犯罪也应象平民一样论处等。
      胡司起义爆发以后,捷克国王受惊吓而死。德国皇帝西吉斯孟德兼任捷克国王。由德国皇帝兼任捷克国王的作法遭到人们更强烈的反对。西吉斯孟德从1420年4月到1431年8月共组织了5次十字军来镇压起义。两派起义军团结在杰出的指挥官约翰·杰式卡(1378—1424年)周围,英勇抗战,其中主要的抵抗力量是塔波尔起义军。
      杰式卡出身于一个破落的骑士家庭,曾在军队中服役,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起义爆发后他立即参加了起义军,并被推举为起义军的首领。杰式卡采用了“战车堡垒”战术。他把战车用铁链子联结起来,围在步兵的外面,抵御敌人骑兵的冲击。同时躲在里面的步兵可以通过空隙用挠钩把敌人拉下马来。这种方法在战斗中起了很大作用,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致使敌人一听到塔波尔战车的隆隆声和塔波尔战士的军歌声就胆战心惊,闻声而逃。1421年7月,杰式卡在一次战斗中负了重伤,仅有的一只好眼睛被箭射中,从此双目失明。但他仍然继续指挥战斗。1424年10月11日因病去世。他死后起义军在大普罗可比和小普罗可比的指挥下继续战斗。起义军在得到初步胜利之后,曾发起反击,一直打到德国境内。但是在一片胜利声中,起义军内部发生了分裂。这是因为圣杯派已经达到了他们的目的。他们中的富有者已获得了一些城市的管理权,取代了德国贵族在捷克的地位。他们害怕起义军继续发展壮大,希望结束战争。1433年,德国封建主和圣杯派在布拉格签署协定,根据这个协定,宗教会议承认一般教徒可以用圣杯领取圣餐,同时圣杯派已经得到的财产不必归还。于是圣杯派背叛了起义,和德国人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塔波尔派军队。
      1434年5月30日,塔波尔派军队和圣杯派军队发生激战,塔波尔派中被对方收买的一些人在战斗中突然叛变,投向圣杯派,塔波尔派大败,大普罗可比阵亡,1万多名塔波尔派战俘被杀害,许多家属也在战后被杀。但塔波尔派余部一直坚持到1452年。
      胡司战争作为一场农民反抗封建主的斗争是失败了,但作为一次民族独立运动还是取得了很大成功,对捷克的历史发展起了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