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上古历史 > 吠陀时代
2018-01-11

吠陀时代

      印度古代有这样一个神话:
      从前,诸神同魔鬼争斗,可是神被打败了。于是诸神在一起商量说:
      “因为我们没有一个军事领袖,结果被魔鬼打败了,让我们选举一个军事领袖吧。”
      于是,诸神选出了一个军事领袖,后来终于战胜了魔鬼。
      这个神话出自《吠陀》。
      印度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
      这个文明古国的最古老的文献就是《吠陀》。
     《吠陀》一词的意思是“知识”、“神圣的知识”。它们是印度人的最早的宗教典籍,其中不仅包括各种有关宗教的教义和传说,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许多情况,还记载了一些各种各样的知识。
      《吠陀》共有四部。最古老的是《梨俱吠陀》,其中主要是颂神的诗。《梨俱吠陀》的意思就是“赞颂吠陀”。其次是《耶柔吠陀》和《娑摩吠陀》,它们都是从《梨俱吠陀》引伸而来的。《耶柔吠陀》主要记载祭神的仪式,还包含许多宗教咒语,所以也可称为“祭祀吠陀”。《娑摩吠陀》主要内容是祭神时所唱的赞歌,所以也可以称为“歌咏吠陀。”最晚的是《阿达婆吠陀》,其中除颂神诗外,主要是禳除灾祸的咒语,所以也可以称之为“禳灾吠陀”。在四部《吠陀》中,最早也最重要的是《梨俱吠陀》。《梨俱吠陀》的时代称为“早期吠陀时代”,后三部《吠陀》的时代称为“后期吠陀时代。”
      “吠陀时代”始于何时?学者们看法不一,一般认为,“早期吠陀时代”的开始不会早于公元前十五世纪,不会晚于公元前十二世纪,其结束约在公元前十世纪;“后期吠陀时代”的时间约在公元前九至七世纪。
      十六世纪后期,在印度的果阿地区有一个长着高鼻梁、蓝眼睛的人。这个个子高高的男子总是拿着一本《吠陀》爱不释手。他是意大利商人。为了这部《吠陀》,他徘徊在印度果阿地区长达五年,终于发现梵语和欧洲的一些重要语言有一定的联系。
      《吠陀》所用的语言是“梵语”,意思是“典雅高尚的语言”。十八世纪后期,一个英国学者首次正式提出,古代的希腊语、拉丁语、哥特语、克尔特语、梵语、波斯语等有着共同的来源。因为这些语言在词汇上有许多共同的词根,在语法上有许多共同的特点。于是学者们把这些语言称为:“印度欧罗巴语”或“印度日耳曼语”。现在欧洲的英、德、法、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等语言也都属于印度欧罗巴语系。
      在《梨俱吠陀》中,这些说梵语的部落自称为“雅利安人”。“雅利安人”的意思就是“出身高贵的人”。据《吠陀》中的描述,这种雅利安人身材高大,皮肤白皙,容光焕发,鬓发修美。这种自以为高贵的雅利安人把他们的敌人称为“达萨”,原先的意思是“没落的人”。后来,由于很多达萨沦为奴隶,这个词就有了“奴隶”的意思了。他们把达萨说成是低鼻梁、黑皮肤、语言不清、不祭神的人。这种对比当然不能说明“雅利安人”比“达萨”有什么高贵之处,而只能说明这两种人的身体外部特征不同,言语相互不通,宗教信仰各异而已。
      那么,雅利安到底是什么人呢?学者们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雅利安人是当地人,早就住在印度河流域。有些学者还认为,哈拉巴文化的主人也是雅利安人。但是,大多数学者认为,雅利安人是从外地侵入印度河流域的。不过,这一类看法中又有许多分歧,他们究竟是来自北欧、中欧、多瑙河流域,还是南俄、中亚、西伯利亚?至今并未最后解决。
      在早期吠陀时代,雅利安人的社会经济和生活情况是什么样子呢?在《梨俱吠陀》中屡次提到“金属”,据说它可以锻造成各种器物,还可以打得很锋利。《梨俱吠陀》说到了许多“金属”器物的名称,包括器皿、工具、武器三类。不少学者认为这种“金属”指的就是铁。从考古材料来看,在恒河上游密拉特附近,人们发现了古代冶铁的矿碴,矿碴的地层年代在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前800年之间。不过是在这个地层的最上层。
      雅利安人本来是游牧部落。在梨俱吠陀时期,畜牧业仍是他们的一种重要生产手段。他们驯养的家畜有牛、马、羊、骆驼等。公牛用来耕地、拉车,母牛用来产乳,马则用于战争。牲畜是雅利安的重要财产,也是他们用以交换的一种手段。
      农业是雅利安人的另一个重要生产手段,在雅利安人逐渐定居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用牛拉木犁耕地,在耕出的畦沟里撒种,用镰刀收割谷物,把割好的庄稼打成捆放在打谷场上脱粒,最后过筛或风扬,再将粮食入仓。
      《梨俱吠陀》中提到了人工修建的渠道,这说明开始有了灌溉的技术。当时种植的作物主要是大麦。
      在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也有所发展,出现了专门的手工业者,例如纺织工,木工——制造车、船和各种木器的人,金属工——有的制造各种工具和武器,有的制造黄金首饰,陶工、磨谷工、制革工等。
      商品交换也产生了,主要方式是以物易物,不过牛也开始成为交换的媒介物。例如《梨俱吠陀》中有一处说到,一位哲人准备以十头牛的价格出卖他的因陀罗神像;另一处又说到,一位哲人的因陀罗神像就是给一百头、一千头牛也不卖。黄金在这时是否已成为交换媒介,学者们还有争论。看来黄金在交换中的使用远不及牛用得那样普遍。
      雅利安人的社会已经发展到了原始社会的晚期阶段。他们分为许多部落,部落叫做“贾那”,部落长叫做“贾那帕蒂”。每个部落又包括一些氏族,氏族叫做“维什”,氏族长叫做“维什帕蒂”。在氏族里已经发生了父系家长制大家庭,这种家庭叫做“库拉”,家长叫做“库拉帕蒂”。
      随着农业的发展,雅利安人逐渐定居在各个村落里,同时也就逐渐形成了一种地域性的组织,就是村子,叫做“哥罗摩”,村长叫做“哥罗摩尼”。
      牲畜等动产已经分属各个大家庭所有,土地也分别由各个大家庭自行耕种。私有财产正在产生,氏族部落内部也逐渐发生了贵族与平民的分化。
      为了掠夺财富,雅利安人和当地人进行了战争,雅利安人不同部落之间也有许多战争。他们还是把被征服者称为“达萨”,俘虏被用作奴隶。当时赌博很盛行,掷骰子输了的人也会沦为奴隶。这种奴隶也称为“达萨”。
      雅利安人部落军事领袖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也逐渐提高。最初,他们是由选举产生的,就像篇头神话反映的那样。军事领袖最初是由军事需要而选举产生的。后来,逐渐在事实上成了世袭职位,到后期吠陀时代终于变成了国王。在雅利安人部落中,除了军事领袖之外,还有部落成员和长老们出席的几种会议。这些会议和军事领袖一同主管部落的内外事务。在早期吠陀时代,国家尚未产生,不过历史已在朝着这个方向前进了。
      当军事领袖变成国王的时候,印度就进入奴隶社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