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一字一音,是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对子定佳婿 明代程敏政极有才华,十多岁即被荐入京。 宰相李贤欲招之为婿,便在一次宴会时手指案上的果品对程说: 因荷(何)而得藕(偶) 程明白李的心意,便答道: 有杏(幸)不须梅(媒) 李于是决定把女儿许配给程。 ▌宦官自讨没趣 明嘉靖年间,有个宦官到浙江公差, 一日同南北两位户曹喝酒,仗势借酒醉出言道: 南管北关,北管南关, 一过手,再过手, 受尽四方八面商商贾贾辛苦东西。 同饮的一个绅士打抱不平对道: 前掌后门,后掌前门, 千磕头,万磕头, 叫了几声万岁爷爷娘娘站立左右。 上联揭露户曹贪赃枉法,下联嘲讽宦官卖身求荣,读来令人痛快。 ▌解缙戏地主 解缙小时家贫,家对地主的一片竹林,于是作了副对联: 门对千杆竹 家藏万卷书 地主不爽,把竹子砍短,解缙又改成: 门对千杆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地主更不爽,把竹子全砍了,解缙又改: 门对千杆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唐寅嘲商人 一日,某商人找唐伯虎求写一副对联,唐欣然挥毫而就: 生意如春意 财源似水流 商人看了嫌对联发财的味不浓,唐伯虎见他是一俗夫,便又写一联嘲笑之: 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虫队进队出 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摸越多 谁知,商人却十分喜爱这副不伦不类的对联。 ▌苏家兄妹戏语答对子 一日,苏东坡邀黄庭坚来家作客。 黄到门外,苏忙着出去迎接,两人就在门旁的柳树下攀谈起来。正在窗前捉虱子的苏小妹见此情景即戏语道: 阿兄门外邀双月 苏东坡笑对曰: 小妹窗前捉半风 “双月”谓“朋”,“半风”(“风”繁体作“风”)指“虱”,有趣幽默。 ▌事出“而已” 宋人洪平斋喜欢在文章中使用“而已”二字。 某年,他给皇帝上书弹劾当朝宰相弄权纳贿,奏章中有这样的句子: 招权纳贿,倚势作威而已。 结果不仅未能“扳倒”宰相,反遭宰相忌恨,整整闲置了十年。 洪平斋忿慨不已,遂在家门上书写一联: 未得“之乎”一字力 只因“而已”十年闲 ▌“不如不说”与“何必多说” 清初,某县有一主事官喜欢议上司是非,抨击时弊。 一天,朝庭有一御史视察县衙,有人将此事上告,御史叫来这个主事官痛斥一顿,并忿忿道一上联: 说人之人被说人之人说 人人被说,不如不说 主事听了心理不服,针锋相对答一下联: 管官之官受管官之官管 官官受管,何必多管 ▌东坡与佛印析字联 一日,佛印对东坡大谈佛事, 躺在帘子后边的苏小妹见佛印把佛法说得神乎其神,便很想“幽”这位和尚一“默”,遂题一上联并吩咐女仆拿出去交给苏东坡。 东坡接过一看便朗声大笑,上联是: 人曾是僧 人弗能成佛 东坡把上联交给佛印,佛印思索片刻即对出了下联: 女卑为婢 女又可称奴 联中采用了拼拆汉字形体的技巧,或分或合而成联,便是析字联,对得十分巧妙。 ▌王羲之接对联 一年除夕,王家大门口对联几次贴出几次被人揭走, 王心生一计,贴出一副对联: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这对联不吉利就没人揭了。 第二天凌晨,他让儿子献之给对联添了个尾巴,为: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秀才“赚”米粉 秀才进京赶考,盘缠用尽, 店老板要他对出联就可以免费,见秀才吃的是米粉,出: 八刀分米粉 秀才对: 千里重(中)金锺 这是一副拆字谜,中金锺是上榜之意,吉利好彩头。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