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讲究“衣锦还乡”,一个人成功后,都会回到家乡,倒不完全是为了炫耀,而是要回馈乡里,造福乡里。这就是中国人的乡土观。
在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中,很多人也都回过故乡,但也有不少人选择了终生不回故乡,比如周恩来总理。
周恩来生于江苏淮安,12岁就跟着伯父离开了家乡,从此再也没有回去过。其实,在淮安老家,还有很多周恩来的亲戚,他的父母的坟墓,也安葬在淮安,那么,周恩来为什么一直到去世都没有回去过呢?
是周恩来对家乡没有感情吗?当然不是。在1959年,有一次周恩来乘坐飞机经过淮安上空的时候,特地让机长降低高度,好让自己更清楚地看看故乡。机长建议在淮安上空盘旋几周,看得更清楚一些,但周恩来连忙摇手说,不要,那样会浪费汽油。
就这样,周恩来隔着舷窗,非常专注地看了一遍自己的家乡,却没有片刻的停留。
至于周恩来为什么不回故乡,他在1963年7月的一次报告中有过解释,他说:“对亲属问题,建国以后我就下了个决心。我说,我那个家暂时不要回去。为什么?我是个封建家庭出身的人,你回去,你不一定见他,他就可以拿你的名字到处吹嘘,他说他是总理的什么人,那个地方就要受压力。”
可见,周恩来不回故乡的原因,是因为怕自己回去让亲戚们产生一些不好的想法,从而影响当地的管理。
应该说,周恩来的这个顾虑并非毫无根据,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事太多了。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很多原本非常有作为的人,都是因为亲戚的无法无天,而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更给国家和百姓带来了数不清的伤害。因此,周恩来拒绝回家乡,是有着很实际的考虑的。
1986年春节时,邓小平去了四川成都,广安县的领导和邓小平的亲戚闻讯后,都去了成都看望他。临走时,大家都极力邀请邓小平回故乡看看,但邓小平沉默了片刻,最后说了一句:“请你们回去代我们向家乡人民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