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野史秘闻 >七七事变后日军为何到处扶植傀儡政权?他们都是些什么人?
2019年02月14日

七七事变后日军为何到处扶植傀儡政权?他们都是些什么人?

  在华北沦陷区内,较早成立的汉奸地方政权是在北平和天津。1937年7月30日,“北平临时治安维持会”成立,主席是北洋时代的步军统领江朝宗。“天津地方治安维持会”于8月1日成立,由北洋时期直系政客高凌霨搜罗了一批失意军人、政客组成。但“治安维持会”毕竟不是正式的地方政权。9月4日华北方面军司令部专门成立了特务部,以喜多诚一少将为部长,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建立华北伪政权。在他的策划下,10月28日,特务部提出了一份《华北政权建设研究》的文件,称“新政权不是华北地方政权,而应是取代南京政府的中央政府,其政令得在日军势力范围内所属全部地区普遍施行”。其理由是,“如果以地方政权为牌匾,不足以号召第一流人物前来参加,且带有分割中国的地方政权形式的嫌疑,实非善策。再者,建立地方政权乃是消极退让,易被南京政府的统一政策所压倒”。(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华北治安战》(上),第53~54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版。)这一建议得到了军方强有力的支持,随着中日谈判可能性的渺茫,日本政府也予以默认,华北汉奸政府便告成立。
  12月7日,北洋时期的直系政客王克敏从香港来到北平,他是喜多诚一物色的华北伪政权的核心人物。随后,经过王克敏、江朝宗、高凌霨、汤尔和、王揖唐、朱深、董康、齐燮元等8人的多次会商,决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2月14日,即南京陷落的第二天,“临时政府”在北平居仁堂成立。“临时政府”实行所谓三权分立制,主席职位暂时空缺,下设以汤尔和任委员长的议政委员会;以王克敏任委员长的行政委员会和以董康任委员长的司法委员会。以五色旗为“国旗”,以北京为首都,并继承中华民国的年号。同时还发表“施政方针”,声称要“肃清国民党一党专制的党治之弊”,“以合乎东亚道义的民族协和精神为基础”,“绝对排斥容共政策”。(《傀儡组织(三)》,第128页。)
  华中建立伪政权的工作由华中派遣军特务机关长臼田宽三一手策划。1937年12月5日,“上海大道市政府”成立,以苏锡文任“市长”。翌年元旦,“南京自治委员会”又成立,陶锡山任“会长”。至1938年元月下旬,华中各地成立的“治安维持会”已达26个。臼田宽三最初打算在上海成立一个伪政府,但由于上海民众反日活动高涨,加上日本物色的汉奸政权核心人物唐绍仪、周凤岐等慑于民众威力不敢出面,日本人只得取消原计划,改在南京继续策划。3月28日,“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在南京成立。这个傀儡政权共设三院:梁鸿志任行政院长,温宗尧任立法院长,司法院长人选暂缺。行政院下设七部:外交部长陈箓,内政部长陈群,绥靖部长任援道,财政部长陈锦涛,教育部长陈则民,实业部长王子惠,交通部长梁鸿志兼(后由江洪杰担任)。维新政府辖三省两特别市:江苏省长陈则民,浙江省长汪瑞闿,安徽省长倪道烺,上海市政督办苏锡文,南京市政督办任援道。
bf62abfc6cb54d77a934659880dbc78e.jpeg
d494cee63ee743d7b87a78e066c7436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