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老人治国时期 > 阿尔巴尼亚政变
2018-02-11

阿尔巴尼亚政变

      阿尔巴尼亚于1961年断绝同苏联的外交关系后,接受中国大量援助,经济发展迅速。第四和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1965—1970,1971—1975)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3%和11.2%。1976年,阿中关系恶化。1978年,中国停止了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阿尔巴尼亚的发展速度急剧下跌。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工业增长率仅为6.1%。从70年代下半期起,阿尔巴尼亚全面闭关锁国。宪法明文规定,阿不接受援助,不允许外国在阿投资。同时在全国各地修建40多万个碉堡,宣称要“御敌于国门之外”。
      1981年12月18日,连续担任部长会议主席达27年之久的谢胡突然死亡,当天宣布是“因精神失常”而自杀。一年后,1982年11月10日,霍查在选民会上说,谢胡给外国情报机构办事。接着,对政府进行了大清洗。1985年4月,霍查病故。阿利雅接任党中央第一书记。这以后,阿尔巴尼亚逐步开展了同意大利、法国、中国的商业往来,开始对霍查的政策作一些修正。
阿尔巴尼亚政变
      1989年东欧邻国的剧变对阿尔巴尼亚产生了强大的冲击,阿劳动党强调“从东欧事件中吸取教训”,防止东欧事变在阿重演,努力保持党的领导作用,加强党的建设,宣布不搞政治多元化,不放弃公有制,并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1990年始,在巨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压力下,阿的政治态势发生了变化,局势向着“返回欧洲”的方向演变。
      年中,阿政局陡然紧张,风潮迭起。6—7月间,地拉那发生群众示威游行,与军警保安部队发生冲突,一些人被捕。同时发生了第一次公民出走的浪潮,数千群众涌进外国使馆,要求前往西方国家。大批公民还强行越境外逃,社会出现严重动荡。7月6日至7日,劳动党紧急召开9届11中全会,撤换5名党政领导人,同时又改组政府,内务、国防、轻工、食品、商业等6名部长被撤职或离任,霍查时代党政高层领导人只剩下中央第一书记阿利亚和总理查尔查尼。10月,劳动党首次提出了思想多元化的口号。11月6日至7日,劳动党召开12中全会,阿利雅代表政治局作了题为《巩固人民政权和完善政治体制,推进民主化发展》的报告,强调党的领导作用不是靠命令和法令来维持的,决定让民主阵线、工、青、妇等组织成为与劳动党平等竞争人民议会的选举实体。同月12日至14日,人民议会根据主席团主席阿利雅的报告,决定删去宪法中有关党的领导以及禁止借外债办合资企业、禁止宗教活动等条款。
      宪法修改引起了强烈反响。12月8日晚,首都霍查大学部分学生因不满学校伙食而发动抗议活动。次日,学生上街游行,高呼“要民主,不要独裁”,“要改革不要谎言”,“戈尔巴乔夫万岁”,“阿利雅万岁”等口号,要求实行多党制,成立自由独立的政治组织。阿利雅决定对学生让步,同意实行多党制。反对党随即成立,最有影响的是民主党。1991年3月31日,举行议会选举,劳动党赢得2/3的席位。阿利雅当选为总统。他辞去了党的一切职务,同时大力调整各方面的关系。在对外关系方面,恢复了同美英的外交关系,并成为欧安全第35个成员国。6月10日,劳动党召开第十次代表大会,认为劳动党的历史作用已完成,决定将党改名为社会党。11月25日,社会党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强调它同其前身劳动党在社会基础、奋斗目标和理论指导三个方面已完全不同。
阿尔巴尼亚政变
      1991年,阿尔巴尼亚开始实行私有化和向市场转轨。经济出现严重混乱。一半的工矿企业陷于瘫痪,失业率达30%。外债扶摇直上,达到8亿美元。在农村,合作社被解散,大部分土地分配给农民,但生产未见起色,产值下降一半,粮食几乎完全依赖外国。人民不满,不断出现罢工、绝食、骚乱事件,数万人乘船逃往意大利。
      社会动荡导致政治危机。1991年上半年,劳动党查尔查尼政府,纳诺的临时政府,只存在22天的专家政府相继倒台。6月12日,社会党人布菲组织多党政府,名曰“稳定国家政府”,但也只维持了半年,11月,因民主党和共和党退出内阁而倒台。12月7日,无党派人士阿赫迈迪组织看守政府。1992年3月22日,举行议会选举。民主党这时已拥有13万党员,超过社会党成为阿尔巴尼亚第一大党。大选结果,民主党获140席中的92席,社会党获38席。阿利雅被迫辞去总统职务。4月9日,贝里沙出任阿尔巴尼亚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