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战国时期 > 荀子论兵
2017-11-25

荀子论兵

      楚国春申君黄歇曾任命荀卿为楚国的兰陵县令。
      荀卿名况,是赵国人,曾经与临武君在赵国国君孝成王赵丹面前辩论用兵之道。孝成王说:“请问什么是用兵的要旨?”临武君回答道:“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察敌人的变化动向,后发兵而先到达,是用兵要术。”荀况说:“不对,用兵的根本是统一百姓。弓与箭不协调,就是善射的后羿也不能射中目标;六匹马不协力一致,即使善御的造父也无法将马车赶往远方;士人与百姓不亲附国君,即是商汤、周武王也不能必胜。因此,使百姓归附的人,才是善于用兵的人。所以用兵的要领在于使百姓归附。”
荀子论兵
      临武君说:“不是这样,用兵重视的是形势要有利,行动要讲究诡诈多变。善用兵的人,行事疾速、隐蔽,无人能料到他会从哪里出动。孙武、吴起采用这种战术,天下无敌,不见得要依靠百姓的归附!”
      荀况说:“不对。我所说的,是仁人的用兵之道和统治天下的帝王大志。您所看重的是权术、谋略、形势、利害。而仁人用兵时不能用欺诈之术。实施欺骗之术可以对付的,是那些骄傲轻慢的军队、疲惫衰弱的军队以及军与臣、上级与下属之间离心离德的军队。因此用夏桀的诈术对付夏桀,还有使巧成功或使拙失败的可能。而用夏桀的骗术去对付尧,就如同拿鸡蛋掷石头、把手指伸进滚水中搅动,不是被烧焦,便是被淹死。因此仁人的军队,上下一心,全军同力;臣对君,下对上,犹如子侍奉父,弟侍奉兄,犹如用手臂保护头颅、眼睛、胸膛和腹部。这样的军队,用欺诈之术去袭击他,与先惊动它而后才去攻击它,没有不同。况且,仁人若统治十里之国,他的耳目将遍及百里,若统治百里之国,他的耳目将遍及千里,若统治千里之国,他的耳目就会遍及天下。这样,他必将机警而有戒备、耳聪目明,合众如一。
      因此仁人的军队在集合起来就成为百人一支的部队,分开作战时即成战阵行列;深入敌人内部作战时好似莫邪宝剑的长刃,遇到敌人就将其全斩断;短兵相接时仿佛莫邪宝剑的利锋,遇到任何东西都会将其摧毁;安营扎寨稳如磐石,顶撞它的,即遭摧折而退却。
      那暴虐国家的君主,他所倚仗的是什么呢?只能是他的百姓,而他的百姓爱我就如同爱他们的父母,喜欢我就如同喜欢芬芳的椒兰;反之,想起他的君主就像畏惧遭受黥刑,就像面对不共戴天的仇敌一般。人之常情,即便是夏桀、盗跖,也不会为他所厌恶的人去残害他所喜欢的人!这就犹如让人的子孙去杀害自己的父母,根本不可能做到。如此,百姓一定会前来告发君主,那又有什么诈术可用呢?所以,由仁人来治理国家,国家将日益强盛,各诸侯国先来归顺的则得到安定,后来依附的将遭遇危难;相对抗的将被削弱,进行反叛的即遭灭亡。《诗经》的诗句‘商汤竖起大旗,恭敬地握着斧钺,其攻势如熊熊烈火,谁敢把我阻拦’?就是用来说明这种情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