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三国历史 > 街亭之战表现抢眼的王平后来如何了?
2019-05-04

街亭之战表现抢眼的王平后来如何了?

      三国时期,诸葛亮执掌蜀汉大权,处于种种考虑,数次发动北伐曹魏的战争。在六出祁山的征伐中,诸葛亮第一北伐,距离预定目标最为接近,却因为街亭之战的失利,导致整个蜀汉军队后路受创,诸葛亮失去重要据点,进退维谷,最终只得回军撤退,第一次北伐因此失败。
      街亭之战,是在诸葛亮十分赏识和刻意栽培的马谡手中失守的,故而又称“马谡失街亭”。马谡作为街亭诸军的统帅,面对曹魏大将张颌的进犯,自恃熟练兵法,公然违背诸葛亮的调度,登山拒守,意图至于死地而后生,俯视冲垮张颌军阵。如此自断后路之举,被张颌顺势而为,包围马谡于山上,并切断水源,而后大举进攻,促使蜀汉士卒四散、溃不成军。
      此次北伐失利之后,马谡与将领李盛、张休等人被处死,黄袭被夺兵。但禆将军王平表现优异,得到了诸葛亮的大加赞赏。在马谡频出昏招之时,王平就曾数次谏言规劝,但并不被采纳。街亭守军溃散之后,又是王平命令本部军队鸣鼓自守,让张颌心生疑虑,怀疑有蜀汉伏兵,不敢逼近,最终被王平趁机收拢残卒,顺利撤回。
      王平遇事冷静且足智多谋,显然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统兵良将,街亭之战后,诸葛亮亦因其优秀表现,让他统领由蜀汉南方山地部族组成的无当飞军。无当飞军骁勇善战,是蜀汉的一支劲旅,然而这并没能让王平自此后的诸葛亮北伐期间做出更为突出的表现。
      后来王平先后被册封后后典军、安汉将军,并协助吴懿镇守汉中,并在吴懿去世之后,独掌汉中。然而自始至终,王平都没有被蜀汉作为先锋将军北伐出征,虽曾参加北伐,但大多是作为后方的防守干将。那么如此优秀的一员得力干将,为何始终没能成为出征先锋,创出一番功业呢?
      虽然街亭之战,王平立下功劳,但其出身却颇为尴尬。当年刘备采纳庞统之计,入川取刘璋而代之,并随即北上汉中。然而汉中的张鲁虽然是由益州牧刘焉,也就是刘璋的父亲扶立,但却天然亲近曹操。当刘备派兵进驻巴中,准备联络汉中张鲁共同抗曹时,张鲁对自己的部下明言:“宁为魏公奴,不为刘备上客也。”。这直接导致刘备和曹操在汉中的正面对抗,而王平正是曹操军中将领,只不过兵败被俘,才转身成为了蜀汉的将军。
      王平的这一出身背景,导致蜀汉朝廷虽然愿意给予其荣誉,甚至给予一定的权势地位,但在诡谲多变的战场上,一直不敢让其担任重要职务,以防止魏国策反引发不必要的后果。
      另外,虽然王平在街亭之战表现卓著,但他其实并不识字,也没读过什么兵书、史书,并不是科班出身。王平打仗更多的依靠对战场形势的判断,这是基于一种野兽般的直觉产生的。虽然光凭直觉,王平在大多数时候依旧能够把控局势,但一个不识字的主帅,显然难以服众,更罔论指挥大军团作战了。
      街亭之战,马谡显得十分刚愎自用,相较之下的王平则睿智的多,显得十分顾全大局。但这其实是在一场战役的狭小视角所带来的不客观感官。
      历史上真实的王平,并不是一个气度非凡、睿智开明的人,反而存在十分明显的性格缺陷。“性狭侵疑,为人自轻,以此为损”,是陈寿对王平的评语,意思是说王平的性格狭隘,且十分不信任他人,同时又相当自卑。这种性格或许与王平低微的出身和敌将反正的出身背景有关。
      不过王平纵然先为曹军,后为蜀军,但其名义上始终是汉军将领(曹操称魏王,扶立汉室),只不过具体效忠的上级不同罢了。他出身卑微,不会写字,所识的字不超过十个,但时常让人读书,自己在一旁聆听,亦能知其大义。蜀汉虽未让担任北伐重任,但却给予其防守汉中的职责。当曹爽为与司马懿争夺权力,携十万大军进攻汉中时,王平以三万之众成功守住了汉中。
      综上所述,王平虽在街亭之战中表现卓越,但因诸多原因并未被蜀汉朝廷委以北伐重任。然而这并不能磨灭王平对蜀汉的贡献,他同样在群星璀璨的三国时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