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国民民国 > “平型关大捷”可不仅是乔沟伏击战
2018-12-25

“平型关大捷”可不仅是乔沟伏击战

      1937年8月5日,侵华日军参谋本部决定进行华北会战,迅速攻占被称为“华北屋脊”的山西,以夺取华北战场的主动权。九月初,参加过甲午战争、被称为“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兵分三路,向晋北方向侵攻。面对日军的攻势,时任中国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的阎锡山下令在关岭一带构筑坚固防线,挡住日军的攻势。作为山西重要关口的平型关,也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这也就导致了平型关伏击战的爆发!
      平型关古称“瓶型寨”,因周围地形如瓶而得名,其北为恒山,南为五台山,两山之间只有此地适宜通行,是故自古以来就是重要关口。对于平型关的重要军事意义,日军第五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也有着深刻的认识。此时平型关正是第一、第二战区的结合部,军事上也适合作为一个突破口。
      1937年9月13日,第五师团攻占阳原、蔚县,次日攻占广灵。21日,第五师团兵分两路,一部由大同沿同蒲线直趋太原,一部以日军21旅团为主力向灵丘、平型关进攻,企图突破平型关后与友军一同攻占太原。面对咄咄逼人的日军,阎锡山一方面命晋绥军三十三军、十七军、十五军死守平型关及周边地区,另一方面电讯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当时的八路军不隶属第二战区,而是直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所以与阎锡山没有上下级关系),寻求八路军方面给予配合,攻击日军侧后,以缓解国军的正面压力。
      面对阎锡山的求援,八路军方面自然是当即应允,命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一带寻求战机伏击日军,以削弱日军攻势。9月23日,到达平型关地区的115师在灵丘以南的上寨镇召开动员大会,已经先后两次进行战场勘查的林彪,在会上对敌我形势和战场环境作了细致的讲解和分析,坚定了全师打好这一仗的决心。
      作为整个平型关战斗中唯一黄埔出身的军事指挥官,林彪最终决定在平型关东北面的小寨村至老爷庙的一段名为“乔沟”的小路上伏击敌人。乔沟既是日军进攻平型关必经之路,地形又十分险要。顾名思义,乔沟与其说是路,更像是山沟,沟深10~30米,宽10~20米,左侧为陡峭高山,右侧为带形平地,是伏击的绝佳地形。
      八路军115师的具体部署是:独立团(团长为后来指挥击毙阿部规秀的黄土岭战斗的杨成武)、骑兵营在灵丘、涞源方向牵制、打击可能来支援的日军;685团部署于白崖台以西,消灭光沟、老爷庙之敌;686团部署于白崖台以东地区,消灭老爷庙至蔡家峪一线之敌;687团埋伏于小寨村东的山地,打击敌军的后续部队;688团向东长城集结,作为机动兵力即预备队。9月24日,突降大雨,115师各团开始朝预定位置行进。最终,除688团大雨引发的因山洪阻隔没能到达外,全部到达预定位置,山雨已来,箭仍在弦。
      1937年9月25日,“平型关伏击战”打响了。近些年,随着各种外文史料尤其是日文史料进入人们的视野,这种影响带来了复杂的结果。一方面平型关战役中的日军属于哪些部队有了较为清晰的面貌,另一方面“平型关战役有两个战场”的说法出现并流行起来。按照日方的说法,进入乔沟的日军一路是自灵丘出发,由东向西行进,为日军21旅团输送补给的,由桥本顺中佐(中校)率领的辎重队伍;另一路是完成为平型关前线运送弹药任务后自关沟返回灵丘,由西向东行进的,由新庄淳中佐(中校)率领的第五师团第六兵站汽车队。
      但是这种说法,有几个明显的问题需要回答:第一,根据当地人的说法,关沟自古以来不通大路,所谓的路其实就是河槽。河槽不仅狭窄而且沿途有很多卧牛石,汽车根本无法通过。第二,根据板垣征四郎的电报,他9月25日晨才命令汽车队前往平型关前线运输弹药,也就是说此时汽车队应该不在平型关;第三,根据大量战斗亲历者(例如参与现场指挥的115师副师长聂荣臻)的回忆,日军是25日上午八点半左右,以100多辆汽车打头阵,200多辆马车在中,炮兵、骑兵在后的队形进入伏击区的。
      所以,这些迹象表明,所谓的“两个战场”说法,很有可能是日方对史料故意或非故意误读并缺乏实地考察的结果,而真相极有可能就是人们最开始以为的那样:一支承担着运输武器弹药任务的日军,排成一条长长的队伍,进入了八路军早已埋伏好的伏击圈。紧接着,就是一场血战。日军全部进入伏击圈后,随着一声令下,685团负责截住日军头部,687团负责截住日军尾部,686团则负责腰斩,三个团猛冲沟内日军,与日军杀作一团。
      还有一些人以为,运输补给的军队就是毫无战斗力的民夫与非战斗人员。这是一种典型的误解。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补给物资是一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保障,尤其是进入近现代,热兵器普及后,对于枪支弹药等消耗品的补给就变得更为重要。
      所以,战场上的辎重补给队伍往往要配备强大的护卫军队来保护,以防止出现纰漏。而来到乔沟的这股日军,恰好就有为数不少的护卫军队随行。打头阵的汽车队,其实就是日军的“快速反应部队”。根据统计,进入乔沟的日军中属于正规作战部队的,至少有600余人,根据林彪的回忆,“敌人射击的准确,运动的隐蔽,部队的掌握,都颇见长”,也间接证明了这一点。
      虽然大多数人会把发生在乔沟的伏击战和“平型关战役”等同起来,但实际上,“平型关战役”或者说“平型关大捷”是一系列战斗的合称更为贴切。一方面八路军在消灭了进入乔沟的日军后,并不是满足于此便结束了战斗。另一方面从日军进入乔沟被八路军伏击到被全部歼灭这段时间,日军方面也不是一动不动,而是想方设法救援被伏击的日军,并在来乔沟的路上遭遇了八路军的顽强阻击。
      在乔沟伏击战进行时,获悉所部被围的板垣征四郎急令驻扎在蔚县的42联队主力和第9旅团一个联队增援平型关,结果均被由杨成武率领的独立团在驿马岭、白龙须沟所阻击,并付出了较大伤亡。根据杨成武本人回忆,在驿马岭“遗弃着各种姿势的敌尸(日军)三百多具”,在白龙须沟则根据当地人回忆“打死日本兵40多人”。下午13时,蔡家峪以东的一部日军与小寨镇以南的日军会合后,在飞机、火炮的掩护下,试图冲破八路军的阻击区救出被围的友军。结果该部日军在老爷庙高地与八路军陷入胶着。日军飞机、火炮也因为两军距离太近无法投弹。该部日军最终被八路军击退。
      9月25日下午,乔沟伏击战结束后,685、686团各派出两个营按照战前部署,分南北两路向占领东跑池的日军发起了进攻。此时日军因为大量有生力量在乔沟被消灭,兵力空虚,八路军顺利攻占了日军21旅团的司令部和野战医院。根据当地人的回忆,前后掩埋了100多具日军的尸体。
      平型关大捷虽然没能扭转山西的战争形势,但是在当时,却是中国军队少有的胜利,鼓舞了当时随着连番失利而消沉的士气与民众信心。蒋介石亲自向八路军发了“有日一战,歼敌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指挥得宜”的贺电。最重要的是,证明了只要国共精诚合作,就一定能够痛击日军。可惜,如同平型关战役中,原计划支援八路军的国军部队最终没能出现一样,合作道路,至艰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