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家本是书香之家,但是父亲早逝,过继给了伯父,然而伯父也去世了,家境十分贫寒,母亲每日替人家做针线活,家中度日十分艰难。
九岁的时候,他进入了私塾读书,直到十五岁的那年,改变他命运的一刻到来了。
光绪十一年(1885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天津建立北洋武备学堂,从各军选调中、下级军官集训深造,他的部下叶志超就向各镇调任官员,朝阳镇总兵杨瑞生开了一张报送单去,里面的人是要去培训学习的,其中有一个人因为自己年纪大,不愿意过去,于是杨瑞生便让马弃顶替了这个人。
从此,马弃终生使用了这个名字,这个名字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王士珍。
王士珍才华很高,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请朋友推荐人才,朋友便推荐了他的得意弟子王士珍,王士珍本人其貌不扬,平常也是不爱说话,不苟言笑的样子,袁世凯初见王士珍,并没有高见他,任命了他为督操营务处会办兼讲武堂总教习,但是王士珍后来的办事能力大大惊讶了他。
王士珍的智谋几乎冠绝整个北洋系,袁世凯如获至宝,后将他升任为小站留守司令官,在北洋,王士珍算得上是二把手。
王士珍感谢袁世凯的知遇之恩,忠心耿耿,无论做何事都是十分周到,以致后来,袁世凯事事都要询问王士珍,世人称王士珍是袁世凯的“龙目”,就是因为袁世凯将所有的重要文件都让王士珍先过目,可想而知,当时的王士珍是多受重用。
他学贯中西,练兵是以德国陆军的方式操练的,模仿近代德国的训练模式,将军队训练的十分强悍。
之所以这么称呼他们,是因为当时袁世凯在练兵时请来了德国的总督,总督见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训练的新军操练娴熟,于是称呼他们三人为北洋三杰。
而袁世凯也曾说:"王士珍乃北洋第一军事人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