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京杂记》到马致远的《汉宫秋》,经过一千多年的演绎,王昭君的故事被定型成了这样子:一个芳华绝代的女子被送到皇宫禁苑之中,却因为不肯贿赂画师而被丑化,不得皇帝召幸,独处冷宫。匈奴单于知悉了王昭君的天人之姿,发兵来犯,西汉不敌。王昭君为免生灵涂炭,自愿和番,却在汉番交界的黑水河投水自尽。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于西汉元帝建昭元年(前38年)被选入宫,成了一名宫女。王昭君在汉元帝的后宫中呆了整整五年,这是一个女人一生中青涩却极为美好的年华,却只能以最卑微和痛苦的方式存在着。她不是皇帝的宠妃,不能在后宫之中呼风唤雨;她也无法做回寻常的女儿家,嫁一个如意郎君,儿女成群承欢膝下。她的一生似乎已经注定,注定在老皇帝呜呼哀哉后成为白居易笔下“颜色如花命如叶,命如叶薄将奈何”的《陵园妾》。“山宫一闭无开日,未死此身不令出。”如此,孤苦一生。
和文学作品中演绎的匈奴大举来犯汉朝不敌正好相反。这个时候的匈奴经历了五单于争立,相互攻击绞杀的内乱,最终分裂为两部。呼韩邪单于为求自保而归附于汉王朝,郅支单于则被迫迁至西域之西。汉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西汉大将甘延寿、陈汤追击至康居地区,歼灭了郅支单于。
如今,呼韩邪单于是以番属客臣的身份朝觐大汉天子的。而王昭君的身份也说明了这一点。在西汉王朝过去对匈奴的和亲历史中,都是将宗室之女以公主的身份远嫁漠北,这些女人实实在在都是刘姓皇族的金枝玉叶。嫁给呼韩邪单于的王昭君则不同,她只是掖庭后宫中一个籍籍无名的美人而已。这个时候的汉王朝已经无需用自己的皇女来笼络匈奴单于了。
匈奴的“嫂婚制”的确是讲究人伦大防的中原文明所无法接受的。但我们也需要知道,汉代的婚俗和后来被礼教压抑扭曲的男女关系差距非常大。甚至可以说,汉代的婚俗相当的开放和自由,没有女子节烈的观念,寡妇再嫁是寻常之事。这里我们可以举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汉武帝的母亲王娡。
王娡原本是有夫之妇,年纪轻轻嫁给了金王孙,还生了一个女儿。然而,有星象家给王娡算命,说她贵不可言,自己会成为皇后,儿子还会做天子。于是,王娡抛夫弃女,进了当时还是皇太子的汉景帝的太子宫,后来果然一跃成为皇后,儿子刘彻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