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记载,古代的四川人可是不吃辣的,而为何在现代的四川人都是那么喜欢吃辣呢?而对于四川人的辣文化,都只不过是只有200年左右,对此关于四川人吃辣椒的历史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四川人吃辣椒的历史:
四川人吃辣历史不过200年四川人能吃辣、爱吃辣,须臾不离辣椒红油。近十几年来,四川火锅风行天下,更加深了人们“川菜就是辣”的印象。
清末民初邢锦生的《锦城竹枝词》有这么一首:“豆花凉粉妙调和,日日担从市上过。生小女儿偏嗜辣,红油满碗不嫌多。”
四川人自古以来就吃辣?非也,非也。要自古以来吃辣,得有个先决条件,就是自古以来四川就有辣椒可吃。
那么,四川在古代有没有辣椒呢?没有。不要说四川没有,全中国都没有。
中国不是辣椒的原产地,辣椒是舶来品,进入中国是明末以后的事,是从海路传入的,传到四川已经是清朝干隆末叶,甚或是嘉庆年间了。

在明末农民战争中,张献忠部在四川建立了地方政权,在发现自己不再可能统治中国以后,他在四川实行了焦土政策。张献忠以及其他军队骇人听闻的烧杀破坏让成都平原几乎变成荒野。人口学家的研究显示,战乱使四川人口从高峰期的数百万,减少至60-80万人,而四川的中心地区成都平原,老四川人已经是“百不余一”了。
川菜据称起源于古代的巴国和蜀国,自秦朝至三国时期,成都逐渐成为四川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使川菜得到较大发展。四川人自古以来便有“尚滋味”的传统,加之川中物产丰富,鸟兽禽鱼为川菜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而大量使用的蜀姜、川花椒等调料,早在汉代就作为川人“好辛香”的特征驰名海内。
花椒、姜和茱萸,是中国最传统的三大辛味调料,其中花椒是最常用的辛香调料。根据近年来对古代食谱的研究发现,在辣椒进入中国之前长达2000余年的历史中,五分之一左右的食品都要使用花椒。花椒曾经在中国长江流域上中下游、黄河流域中下游都有大量种植,在花椒食用达到鼎盛时期的唐代,菜谱中使用花椒的食物比例占到37%。
辛味调料的两大功能,一是压住食物中的腥膻,二是祛“寒湿”。在清代以前,中国的人地比率一般在每人五亩以上,由于人口基数较小,大量以森林和草地为主要植被的山地没有得到开垦,为散养型的畜牧业提供着广阔的生存空间,牛羊肉在中国人的肉食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牛羊肉的腥膻味是各地广泛使用辛味调料的一个重要原因。
浙江的辣椒传入,有可能只是辣椒进入中国的几条路线之一,其他可能的路线还包括沿丝绸之路传西北地区,荷兰殖民者传到台湾等等。和浙江出现辣椒差不多同样的时候,东北地区也似乎在十七世纪初从一江之隔的朝鲜得到了辣椒,这可能是后来华北地区及至今东北的朝鲜族人吃辣椒的一个源头,但这些猜想都难以得到史料的最后证实。
俗话说‘除油盐无贵味’,古时的四川交通极为不便,缺油少盐,饭菜难以下咽,为解决这难题,只得用酸与辣来调味,酸就是酸汤,辣就是辣椒,长此以往,经常食用辣椒,能吃辣椒,爱吃辣椒也就成其为一种特殊的饮食习惯。四川人日常生活中的“油盐柴米酱醋茶”也就多出了两样东西那就是辣椒和酸汤。
辣椒素能加速脂肪分解,丰富的膳食纤维也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辣椒性温,能通过发汗降低体温,并缓解肌肉疼痛,因此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美国研究发现,辣椒素能减少传达痛感的神经递质,使人对疼痛的感觉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