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广泛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在淞沪会战爆发后,日军正在与中国军队激战之时,蒋介石居然很‘守诚信’地忙着向日本归还晚清庚子赔款……不但当月的庚子赔款要如数支付给日本,以后的庚子赔款也要全部支付……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在南京屠杀中国军民的子弹和刺刀,是否有蒋介石向日本归还的庚子赔款?”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继续偿还了7月份和8月份的对日庚款,至9月份才改变既定政策。7月份的偿还,与中方高层对战事的判断有很大关系。7月份,中方尚无意对日全面抗战。在蒋介石看来,卢沟桥事变并不意味着日本有意全面侵华,中方若表现出强硬立场,有可能逼退其蚕食野心——7月20日,蒋在日记中判断日军“志在华北局部而不敢扩大”,“战争最多限于局部”。蒋的判断不能说错,卢沟桥事变时日方志在华北,确实没有对华全面战争的计划。然而,蒋寄望于用强硬立场逼退日方;日方也同样认为,只要足够强势,按以往惯例,国民政府必会屈服。如此,迟至8月4日,蒋才下定决心全面抗战。7月份的庚子赔款已偿付给了日本。
8月份的偿还则是一种避免更大损失的权宜之计。国民政府本拟停止偿付8月份的赔款,但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梅乐和在8月26日致电财政部长孔祥熙,请求允许照惯例继续偿付庚款。梅乐和认为,在两国并未正式宣战的情况下,如果国民政府率先毁约,停止偿还庚款,日军很可能以此为借口出兵直接占领、掠夺沦陷区的中国海关。所造成的损失将远超过对日偿付的款项。27日,孔祥熙复电,指示“月款可照议暂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