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一夫一妻多妾这个制度,简而言之就是是一妻,两媵妾,四小妾的,媵妾是妻娘家的妹妹之类的,一般是庶出,早期庶出子地位和奴婢差不多,在妻面前地位极低,但是一旦妻死了,如果妻娘家势力比较大,那么媵妾就是夫家的继室候选人。
到了清朝就另说了,因为满族都是一夫三妻制,满族贵族都有一正室,两侧室,和数名妾的位置,根据男方地位的高低,如果是王爷甚至可以娶更多的,这个三妻四妾制只允许旗人使用的规矩,汉人的规矩延续明朝,也就是说汉人还是一夫一妻制的。
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度起源于周朝。所谓一夫一妻是指按照西周宗法制度的要求,从天子到诸侯、百姓,一个男人只可以拥有一个妻子,即嫡妻,也就是正妻,嫡妻必须以聘娶大礼迎娶。多妾指的是国王和贵族占有的(除正妻以外)其它女人。这一制度的核心在于区分嫡庶,它和「嫡长子继续制」相辅相成,成功地解决了王位继承的难题。
原因二:相对于现在而言,古代的婚姻约束性很强,很多更是为了一个目的传宗接代,婚姻的唯一目的竟然是传宗接代,可笑不,可在古代这就是原因,古人医疗条件不高,所以平均寿命很低,在唐朝的时候,平均寿命是30岁左右,清朝以后也才35岁。在华夏泱泱几千年里,一半的古人活不到14岁就夭折了。拿康熙皇帝来说,生了35个皇子20个公主,只有24个皇子和7个公主活到成年,夭折率在44%。皇宫尚且如此,何况民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