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做历史杂志的时候,经常会出现“郭化若”这个名字,有读者打电话问:是不是你们写错了,应该是郭沫若?有了解的读者也会问:郭化若跟郭沫若是兄弟吗?
其实都不是,这个人就是叫“郭化若”,开国中将,跟文学家郭沫若一点关系都没有。
“有些国民党军官向我打听写《孙子》文章的郭化若何许人也,和郭沫若是不是兄弟?我答:他是我党毛泽东同志的军事高参,和郭沫若先生没有亲戚关系,但他在我国军事理论界的地位,应该和郭沫若先生在革命文学上的地位相当。”
郭沫若虽然在建国后的一些事很有争议,但在革命时期还是非常值得称道的,尤其是抗战文化宣传方面,全国无出其右者。周恩来说郭化若在军事理论界的地位跟郭沫若在革命文学上的地位相当,亦足见郭化若的军事理论水平之高。
当然,看相这种事只是民间传说而已,郭化若拒绝给老蒋当军事参谋,无非是因为老蒋已经偏离了革命的道路,不是一路人。
那么,郭化若认为的同路人是谁呢?答案是朱德。当年南昌起义失利后,很多人都选择了离开军队,但郭化若却千里迢迢找到了朱德保留下来的队伍,成了朱老总麾下的一员。
1930年,郭化若被调任红4军军部参谋处处长,后来又相继担任红1军团指挥部参谋处长、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参谋处长、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秘书长等职,成为毛主席、朱老总等人的重要军事高参。
毛主席曾跟他开玩笑地说:“你是福建人,但你的见识却不是‘浮见’,是‘深见’,是深可见底的。”
1937年底,郭化若被任命为中央军委第一局(简称军委一局)局长,军委一局是干什么的呢?就是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的作战局,包括作战、情报、机要、管理四个科。毛主席曾特地给郭化若写信,告诉他:“你不担任任何别的事,专注于战略问题的研究及编辑部事务,务把军事理论问题弄出个头绪来。”
这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人:张震,在拍《一代宗师》的时候,王家卫导演让他去学学八极拳,没想到张震却学成了八极拳的全国冠军。就是这么敬业!
1939年,延安开办参谋训练班,原本是想请毛主席讲“战略学”的课程,但毛主席没去,而是推荐了一个人,就是郭化若,还对负责人说:“你们放心,郭化若授得不亚于我。所谓‘不亚’,就是和我差不多,甚至超过我。”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以“战略大家”著称,全世界也找不出几个能跟他媲美的人,但看看他对郭化若的评价,可想而知郭的能力确实不一般。
解放战争开始后,郭化若离开了延安,去了山东,先后担任华野6纵副司令、4纵政委、第9兵团政委等职,至于起到了什么作用,看看他的搭档怎么说的吧——
6纵司令王必成说:“有郭化若在,我们6纵才能真正必成啊!”
4纵司令陶勇说:“有主席高参坐镇,我陶勇真的是既无忧更无畏了!”
三野总司令陈毅说:“化若,你真是能者多劳啊!”
看看吧,主席身边下来的人,天生自带光环。
以郭化若的资历和地位,基本上应授上将,毕竟是兵团政委级别,但实际上只给了个中将,有点低了。
最后再提一个事儿:大名鼎鼎的《参考消息》,郭化若就是创办人之一,“参考消息”这四个字也是郭化若起的,时间是193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