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日本近代 > 日本为何能在日俄战争中打赢强大的俄国?
2019-05-28

日本为何能在日俄战争中打赢强大的俄国?

      日俄战争发生于20世纪初,是日本和沙俄为了争夺在中国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控制权,在中国东北和远东海面上展开的一场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争夺战争。这场战争以正在新兴但实力弱小的日本取得胜利而宣告终结,对沙皇俄国的内政和国际威望形成巨大冲击,并进一步加剧了俄国国内矛盾。
      作为欧洲老牌强国的沙俄,为什么在这场战争中被实力明显不如自己的日本击败了呢,这就需要回到当时的时局背景中分析了。

日本与沙俄必有一战

      工业化革命以来,欧美列强纷纷崛起,日本同样在明治维新之后奋起直追。然而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列国之中呈现出层次不齐的发展程度和截然不同的模式。由于自上而下的改革,沙俄和日本对封建经济的改造并不彻底。不论是俄国1861年改革还是明治维新,都距离日俄战争爆发的1904年仅仅半个世纪,这导致两国都存在强烈的嗜土性特征。封建经济地主和贵族阶层长期把持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机器攫取新的土地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当沙俄和日本在远东地区的势力范围相邻之后,两国之间必有一战。
      中日甲午战争后,按照《马关条约》的内容,清政府需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然而此举遭到沙俄的强烈抵制,并联合了法国、德国一同干涉。三国干涉还辽事件的发生,让清政府一度轻信俄国人,并签署了《中俄密约》,但同时这也促使日本与俄国人结下了梁子,对沙俄的举动也就更为敏感。沙俄干涉的原因是为了确保自身能够顺利拿下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稳固自身在远东的霸主地位,这就必须打压新兴且同样来势汹汹的日本。
      然而,从骨子里沙皇是瞧不上日本的,故而沙俄一方面在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命令下开启了远东军团全力备战行动,另一方面却并未对全国进行总动员。沙俄的备战行动发生于1904年初,并迅速被日本察觉。此时以伊藤博文为首的文官集团还是希望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但山县有朋、大山岩等陆军主战派元老都劝说他,表示日俄早晚会有一战,现在趁俄国在远东立足未稳还有可能夺取辽东,时不我待。于是日本方面不宣而战,率先突袭了俄国远东要塞旅顺港,宣告日俄战争正式爆发。

日本国内局势远胜沙俄

      日俄两国在资本主义改革中均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所以国内政治中残留了大量地主经济和贵族的影响。然而在日俄战争前夕,两国的国内局势却存在天壤之别。当时的日本明治政府经历了几十年的社会改革和甲午战争的胜利,在国内威望极高。并且当时的日本统治阶层将于沙俄的战争视作是一场赌上国运的举国大战看待的,全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相较之下,沙皇政府所面临的国内局势就要混乱的多。
      为了确保自身利益和权力,沙俄贵族政府采取了高压政策以维护君主制的统治,造成了国内经济相对于西欧各国进展缓慢。到日俄战争时,俄国的财政收入并不足以应付巨额战争开销,只得加征赋税。如此饮鸩止渴之举,直接导致了圣彼得堡10万人大罢工,而沙皇不仅不加以安抚,反而命令士兵开枪镇压。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盘剥军费和转移国民对其不满,沙皇大肆迫害犹太人,使得大量犹太人惨遭迫害以及屠杀。英、美、日等国充分利用了沙俄的国内矛盾展开各种小动作,其中日本人明石元二郎更通过资助沙俄境内的反对沙皇的组织,鼓动他们发动暴动。财政不足和国内不稳使得沙俄无法短时间内完成战争动员,对军队的指挥和组织同样出现了不少疏忽,并被日本军队利用。

外交格局差距巨大

      拿破仑战争之后在欧洲形成的维也纳体系中,沙俄始终充当着欧洲宪兵的角色。然而随着普鲁士统一德国、大英帝国的持续壮大以及三皇同盟的破裂,沙俄最终选择与法国走近的外交路线,相比之下,日本的外交布局要宏大的多。甲午战争之后,因遭遇法德俄的干涉,日本明白自身在国际关系中的困局,于是一方面迅速改善同清朝的关系,另一方面则与全球霸主英国取得联系,并签订了《英日同盟》条约。
      甲午战争后,俄国虽纠集法德两国干涉日本还辽,但拉拢清朝的计划却遭遇破产。这是因为沙俄在1900年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和强占东北等事情,使得清朝社会兴起了强烈的仇俄思想。而八国联军侵华之后,当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从西安返回北京并着手学习日本宪政模式后,日本趁机派遣大量教官,争取到了清朝统治阶层的好感。所以清朝在日俄战争中名为中立,实则倾向日本一方。
      日本在国际舆论上得到了众多支持,而沙俄却始终未能得到自身盟友的强有力支持。作为沙俄坚定盟友的法国,虽然为沙俄舰队开放了沿途港口(包括法属殖民地)补给,但并不希望俄国将大部分军事力量投入远东对抗日本,而是希望用来震慑德国,所以对俄国的远东行为的支持有所保留。而另一个支持沙俄的正是德国,沙俄甚至还租赁了一直由70艘运煤商船组成的德国商队。然而两国之间的冲突虽不如法德那么激烈,却依然在东欧地区存在地缘冲突的危险。

战争爆发的时机

      即使俄国在内政、外交等层面与日本存在巨大差距,但凭借丰厚的国家底蕴和过硬的军事实力,俄国依然不畏惧日本的威胁。日俄战争进行了一年多,俄国由于弊政掣肘,始终未能发挥出自己真正的实力,屡屡被对战机把握精准的日本重创。这当然说明日本的军事能力和国力与过去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但更为关键的是此战对于沙俄和日本的意义不同造成两国的重视程度大不一样。
      面对沙俄在远东漫不经心的局部攻势,日本是以举国之力前去应对的。沙俄在远东的军事体系固然被摧毁了,当并未对整个沙俄帝国达到伤筋动骨的地步,而日本却由于战争耗费巨大而面临经济危机的挑战。当日俄战争接近尾声之时,沙俄发动全国动员并已经在远东地区集结了40万大军,此时如若继续交战下去,日本将会被拖垮。后来在美国的调停下,日俄双方签署了停战协议,但沙俄很清楚自身的优势,所以拒绝支付任何战争赔款,导致日本赢得了国际地位和在远东的势力范围,但并未获取过多直接利益。
      综上所述,在日俄战争中日本能够最终击溃沙俄,既有国内国际上的良好条件,也有对时机的精准把握。这场战争虽然没能击溃沙俄,但却导致了俄国内部革命运动日趋频繁,更增强了日本的民族自信心,导致此后的日本朝野开始被战争情绪所笼罩。
      不过,随着日本的崛起,英美等国对其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势力扩张日益忌惮,并于一战之后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以一种体面的方式肢解了《英日同盟》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