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飞鸟时代 > 壬申之乱中大海人皇子争位
2017-12-02

壬申之乱中大海人皇子争位

      壬申之乱是发生在672年(天武天皇元年)的日本古代最大规模的内乱。一方是天智天皇的太子大友皇子(1870年被追封为弘文天皇),另一方是得到地方豪族相助而揭起反旗的天智天皇之弟大海人皇子(日后的天武天皇)。结果大海人皇子获胜,是日本历史上少见的叛乱者胜利的例子。672年(天武天皇元年)的干支纪年为壬申,故被称为壬申之乱。

背景起因


大海人皇子的崛起

      天智天皇在663年(天智天皇2年)企图复兴百济,向朝鲜半岛出兵,与大唐、新罗联军交战(白村江之战),倭军大败,百济复兴战争以惨败告终。中大兄皇子因为失败的责任问题,在国内政治中处境困难。这时,大海人皇子明显在政治上开始发挥作用。如664年(天智天皇3年)2月,大海人皇子代表朝廷发布“增换冠位阶名及氏上、民部、家部”等重要法令, 实际上行使“大臣”的职权。658年(齐明天皇4年)左大臣巨势德太死后,左大臣一直没有补任。大海人皇子成为实权者。668年(天智天皇7年),在中大兄皇子正式即位的同时,大海人皇子被立为东宫(大海人皇子和天智天皇之间的关系,在中臣镰足死后,不断地有所变化。这大概是因为晚年的天智天皇,日渐失去了当年纳贤爱才的品德所致。)
大海人皇子
图 大海人皇子

皇位继承之争

      壬申之乱是飞鸟时代经常发生的皇位继承纷争中的一例。当时,以引进大唐律令制为目标的天智天皇,想一改倭国在同母兄弟间兄终弟及的皇位继承传统惯例,代之以像大唐那样的嫡子相继制,即传位于大友皇子(弘文天皇),引发了大海人皇子的强烈不满。再加上大海人皇子是有能力、有声威的政治家,凝聚了一股由其支持其即位的势力。这些势力是大海人皇子的根基,前述的改革中各阶层的不满情绪构成了民意基础,天智天皇以后的皇位继承之争成为壬申之乱爆发的契机。
 
政策之争

      白村江之战,倭军惨败。为此,天智天皇在玄界滩、濑户内海沿岸修筑国防施设,同时将百济难民迁往东国,将都城从奈良盆地的飞鸟,迁往了琵琶湖南岸的近江宫。另外在国内进行急进的政治改革。但是这些举动给豪族和民众增加了新的负担,产生了很多不满。向近江宫迁都之际,经常发生火灾,豪族、民众对迁都表示不满的意绪开始显现。还有,天智朝的改革忽视地方豪族(特别是东国)的利益,地方豪族之间,忿忿不平。
 
情争
 
      此外,天智天皇和大海人皇子之间还有一段爱情的纠葛。
      额田王是当时极负盛名的女歌人。她的和歌歌风秀丽,情感动人。据《日本书纪》记载,她最初嫁给了大海人皇子。但后来却进了天智天皇的后宫,成为天智天皇的妃子。可是,大海人皇子不能忘情。668年(天智天皇7年),天智天皇游猎于蒲生野。额田王和大海人皇子都伴驾同行。大海人皇子对他的爱人摆袖传情,而额田王怕人看见不便,为了制止他,吟了一首诗:“驰骋茜紫野,往来围禁场;岂不虞人睹,君袖乃尔扬。”
      大海人皇子作诗答道:“紫茜同妹艳,能不钟我心。奈何他人妇,思慕难自禁。”
      这两首歌都收在《万叶集》中,记录了天智天皇、额田王、大海人皇子一段着名的爱情“公案”。大海人皇子不能容忍自己的爱人作“他人妇”。天智天皇也不会容忍自己的妃子怀念旧男人。
 
大友皇子的不利因素

      大友皇子不仅仪表非凡,而且博学多闻,才思敏捷,长于汉诗,深得父皇宠爱。很自然地,天智天皇想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但是,大友皇子有十分不利的因素。第一,他的母亲出身卑贱,是地方豪族的女儿,在宫中的身份不过是一个“采女”,。在当时十分强调天皇血统高贵的情况下,出身卑贱者是做不了天皇的。第二,大友皇子缺乏治政的阅历。这一点大友皇子自己也承认不讳。《怀风藻》记载了大友皇子的诗句:“逍德承天训,盐梅寄真宰,羞无监抚术,安能临四海” 。

叛乱经过


      671年11月26日(天智天皇10年10月17日),天智天皇宣布了新的任命:大友皇子为太政大臣(太政大臣一职在日本历史上首次出现),苏我赤兄为左大臣,中臣金为右大臣,苏我果安、巨势人,纪大人为御史大夫。这样,上有天皇为最高首脑,下有太政大臣辅佐政务,身为东宫的大海人皇子,便无事可干了。这样的人事安排,明白表示天皇要重新考虑皇位继承问题。
      这年8月,天智天皇开始卧病,病情逐渐恶化。天智天皇曾召大海人皇子到病榻前说:“我已经不行了,把皇位让给你。”大海人皇子自幼追随兄长天智天皇左右,深知自大化改新以来,天智天皇在“古人大兄皇子之乱”(645年)、“苏我石川麻吕事件”(649年)、“有间皇子之变”(658年)等事件中排斥异己的手段,大海人皇子推举大友皇子为皇太子,自己则申请出家,退回吉野宫(今奈良县吉野),静观时局,以图再起。
      672年1月10日(天智天皇10年12月3日),天智天皇在近江宫去世,享年46岁。大友皇子继承大统,此时还未满24岁。(大友皇子是否继位其实是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日本书纪》并无此记载。但是平安时代以后的文献,如《扶桑略记》中做继位之说。到明治三年,明治政府根据《大日本史》,追谥大友皇子为第三十九代天皇“弘文天皇”)。
      同年阴历5月,舍人朴井雄启告急,大友皇子以修筑山陵为名,有美浓、尾张募征壮丁,于京畿招兵买马,武装待发。又据大友皇子妃十市皇女向其父大海人告密,近江朝廷策谋进犯吉野。
      同年阴历6月,大海人先发制人,先遣村国男依、和饵部君乎、身毛广等急赴美浓,联系各国郡司。继而,大海人皇子率部众二十余人开始离开吉野,经由伊贺、伊势,逃往美浓。在美浓,听从于大海人皇子指示的多品治已经兴兵,封锁了不破要隘。动员了东海道、东山道两道诸国的兵马不满朝廷者纷纷来归,队伍迅速扩充至数万人。进入美浓后,聚集了东国来的兵马的大海人皇子在7月2日(8月3日)兵分两路,进攻大和国、近江国两方。
壬申之乱战况图
图 壬申之乱战况
      近江朝廷的大友皇子一方,向东国和吉备国(当时的日本国名,后来被分为了备前、备中、备后、美作四国)、筑紫(九州)派出使者,要求进行兵力动员。向东国派出的使者被大海人皇子一方的部队所阻,吉备和筑紫的兵力没能动员起来。大友皇子一方只有集中附近几国的兵力。
      大海人皇子离开大和国(吉野宫属于大和国,大和国大致相当于现代的奈良县)之后,近江朝廷在倭京(飞鸟时代的古都)聚集了兵马,大海人皇子一方的大伴吹负举兵后,夺取这支兵马的指挥权。大伴吹负与从西、北两个方向杀来的近江朝廷军队展开激战。近江朝廷一方占了优势,大伴吹负不敌,数度败走。大伴吹负不断收拢败军。不久,由纪阿闭麻吕指挥的来自美浓的援军到达,大伴吹负才摆脱窘境。
      近江朝廷的军队也杀向美浓,但由于指挥混乱,滞军不前。大海人皇子一方的村国男依等率军直进,大海人皇子的侧翼部队在7月7日(8月8日)于息长的横河与近江朝廷的军队开战,连战连胜。7月22日(8月23日)的濑田桥之战(滋贺县大津市唐桥町),近江朝廷军大败。第二日的7月23日(8月24日),大友皇子自杀,壬申之乱结束。
壬申之乱

后续影响


      673年(天武天皇2年)阴历2月,大海人皇子建造了飞鸟净御原宫,正式即位。
      以大友皇子与大海人皇子皇位之争而爆发的“壬申之乱”,实质是地方豪族利用群众反对近江朝廷门阀贵族统治,具有政变色彩的武装冲突。大海人以生命为赌注,平定“壬申之乱”,实质是地方豪族对近江朝廷的胜利,或可说是激进派斗争的胜利。大海人在军事上和政治上,正是借助于不满朝廷的东国地方豪族的支持而取胜的。
      近江朝廷被消灭,天武天皇再次把都城迁往飞鸟(奈良县高市郡明日香村)。之后,天武天皇论功行赏,为了恢复秩序回复而设立新的制度,即服制改革、八色之姓、冠位制度改革等。天武天皇比起天智天皇,在中央集权方面,更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