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城邦希腊史 > 从地缘结构视角探析希腊古典城邦时代的格局
2019-12-25

从地缘结构视角探析希腊古典城邦时代的格局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文化渊源,它不是一个国家概念,而是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和爱奥尼亚海上群岛的泛称。依据时间的顺序,古希腊先后经历了克里特文明(又称米诺斯文明)、迈锡尼文明、黑暗时代、古风时代、古典时代和希腊化时代。在这其中,对人类文明影响最大、意义最为深远的还是创造了光辉灿烂文化,在哲学、诗歌、建筑、科学、戏曲等诸多领域菌有很深造诣的希腊古典时代。

      文史界通常把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邦逐渐形成、古希腊逐渐从黑暗时代走出的时期称作古风时代,而将公元前5世纪波希战争到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帝国崛起之间的历史称为古典时代。古风时代和古典时代合称为希腊城邦时期,同时也是古代希腊-爱琴海地区各方势力斗争最为激烈、精彩的时期。然而,要想厘清这段岁月希腊城邦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城邦的地缘优势和缺陷,就必须了解古希腊的地缘结构全局。

      希腊半岛位于欧洲东南一隅,是巴尔干半岛的一部分。作为三面环海的地貌特征,半岛本身就是陆地山脉的自然延伸,这也导致不论是与我们邻近的朝鲜半岛、中南半岛,亦或是欧洲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和巴尔干半岛,皆具备山地密布的地理特征。从山脉、高原、盆地、河谷以及平原的构造去分析希腊的地缘结构,显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梳理方案。

      如果不去计算古希腊向外扩张的那些殖民领土(主要分布在黑海沿岸、小亚细亚和亚平宁半岛),则今日希腊的版图与当年大致吻合。由于希腊文明源于最南端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王国,待其毁灭之后才往北延伸至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城邦迈锡尼,故而希腊半岛的中南地区曾长期以文明的核心区域自居,相应的将今天希腊北部地区蔑称为满足,虽然当时这些地区的部落也大多操着古希腊一系的语言。

      若以板块来做划分的话,古希腊地区大致可以划分为伯罗奔尼撒半岛、塞萨利盆地和阿提卡半岛这三大核心区,以及伊庇鲁斯、马其顿和色雷斯三大边缘区。如果打开欧洲地形图,我们就会发现从中欧阿尔卑斯山脉往东南方向延伸出一条名为韦莱比特的山脉,从这条山脉继续沿西北-东南方向走势的还有一条迪纳拉山脉。迪纳拉山脉延伸至古希腊地区北部之后,并未一直延伸至海边或趋于平缓,反而出现了三股分叉,它们分别是向东延伸的斯塔拉山脉(又称巴尔干山脉)、向东南延伸的罗多彼山脉以及向南延伸的品都斯山脉。这些山脉共同构筑了希腊地区的基本地理构造,同时也将希腊半岛切割成了地缘关系极为复杂的地方。

      马其顿位于希腊半岛的北部,亚历山大东征后建立了硕大的马其顿帝国,这位希腊文明带去了璀璨荣耀,也使得该地区为后世所熟知。在它的西侧,还有一片与亚平宁半岛隔海相望的沿海山地(即品都斯山脉及其以西的沿岸平原)被称作伊庇鲁斯。伊庇鲁斯在马其顿帝国分裂后不久,也诞生了一位战神级的人物,叫做皮洛士。作为希腊化时期伊庇鲁斯的国王,皮洛士曾经率军远赴亚平宁半岛、西西里岛等地支援当地希腊人城邦以抗衡罗马人,同时亦曾干涉斯巴达等城邦的内部事务,足以证明伊庇鲁斯所蕴含的军事潜力。

      事实上,马其顿和伊庇鲁斯共同构成了古代印欧族群南下希腊半岛的必经之地,黑暗时代初期自北向南侵袭迈锡尼文明的多利安人就是从伊庇鲁斯南下,并经过科林斯地峡入主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当然,由于伊庇鲁斯位于品都斯山脉地区、马其顿位于罗多彼山脉两翼,并不是北方族群南下征伐或迁徙的最佳选项,从南俄草原上出发的原始印欧人完全可以沿着黑海-爱琴海的海岸线绕开诸多山地,逐渐渗透至半岛的南端。这条路线必定经过多瑙河下游平原和色雷斯地区。

      色雷斯人最早居住在马其顿地区,但自从公元前7世纪马其顿王国成立之后,他们就遭受挤压并被迫向东转移,从而迁徙至巴尔干东北部的多瑙河下游平原。色雷斯人虽然社会结构松散,却时常在闲暇时期充当附近势力的雇佣军,其民风非常骁勇,后来掀起罗马帝国奴隶起义的领袖斯巴达克斯就是色雷斯人。与色雷斯地区隔着土耳其海峡就是小亚细亚半岛,这意味着不论是希腊人沿陆路扩张至亚洲,亦或小亚细亚强权入侵巴尔干半岛,色雷斯都是必经之地。正因如此,擅长经营爱琴海贸易的希腊人才会在色雷斯沿岸登陆,并且建立了一些贸易和殖民据点。色雷斯地区大致位于罗多彼山脉和斯塔拉山脉之间的沿岸平原地带,继续往南越过马其顿,将会看到希腊半岛的最高峰——奥林匹斯山(海拔2917米)。

      奥林匹斯山本身是希腊半岛西侧品都斯山脉向东的延伸,它也因此成为马其顿与中南部希腊地区的自然分割线。而在奥林匹斯山以南,位于希腊半岛中部被品都斯山脉及其延伸山地包围的地区,叫做塞萨利盆地。早在迈锡尼文明时期,位于塞萨利盆地上的爱奥尼亚人和爱奥里斯人就已经与迈锡尼城邦的阿凯亚人(又译做阿卡地亚人)联姻,共享迈锡尼文明的荣誉了。多利安人南侵之后,塞萨利盆地逐渐成为爱奥里斯人(以底比斯为代表)和北多利安人的聚集地。作为与迈锡尼人联姻的另一族群,爱奥尼亚人则主要盘踞于爱琴海岛屿和沿岸地区,其中阿提卡半岛是他们的大本营。

      所谓阿提卡半岛,是指从塞萨利盆地向南前往伯罗奔尼撒半岛时,经过的一段自西向东延伸入爱琴海的半岛,半岛上最为出名的两个城邦就是雅典(爱奥尼亚人)和底比斯(爱奥里斯人)。能在希腊中部这个狭小的半岛上出现古希腊三大城邦中的两个,可见阿提卡半岛的地缘优势和商贸枢纽地位为这里的居民带来了怎样的收益。沿着阿提卡半岛继续往南,经过一段地峡就到了斯巴达和迈锡尼所在的伯罗奔尼撒半岛了,而这处地峡也因为另一个著名城邦科林斯而被命名为科林斯地峡。

      除了中间高、四周低,呈现岛屿地理特征的伯罗奔尼撒半岛以外,其余希腊核心区域均呈现西侧山地、东侧沿岸平原的特征,这就使得主要位于东部的迈锡尼文明继承者们(即爱奥尼亚人和爱奥里斯人)更热衷于海洋贸易。也正因如此,后来引发波希战争的小亚细亚半岛上的米利都等希腊城邦都属于这一系。而作为从伊庇鲁斯南侵的多利安人后裔,斯巴达等城邦的身上带有浓郁的农业文化色彩,并建立了依据土地耕种的军事专制统治模式。所以在波希战争以后的古典希腊城邦时代,围绕爱琴海地区霸主的争夺就主要在依托海洋的商业城邦和依托于陆地优势的农业称霸之间展开。

      综上所述,古典希腊城邦时代是整个古希腊历史中,各方势力博弈最为激烈和精彩的时候。要想厘清雅典、底比斯、科林斯和斯巴达等不同城邦的阵营划分,以及它们各自的地缘优势和文化特点,就必须从希腊地缘结构的全局视角进行分析。古希腊文明区被迪纳拉山脉以及从中延伸出来的三条支脉所分割,进而产生了伊庇鲁斯、马其顿和色雷斯三大边缘区以及塞萨利盆地、阿提卡半岛和伯罗奔尼撒半岛三大核心区。

      在古希腊西部山脉、东侧沿岸平原的地貌结构下,以迈锡尼文明继承者自诩的爱奥尼亚人和爱奥里斯人继续开拓爱琴海沿岸的海外商业贸易,而自伊庇鲁斯山脉南侵的多利安人则继续沿袭传统农业文化。正因如此,在波希战争结束之后,商业城邦(以雅典为代表)和农业城邦(以斯巴达为代表)之间分别发挥自己在海洋和陆地上的优势,围绕政体制度、地区霸权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城邦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