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宗教改革 > 伊丽莎白女王为保英格兰独立性终生不嫁
2018-01-28

伊丽莎白女王为保英格兰独立性终生不嫁

      1554年的一天,在英国王宫里,女王玛利正在大发雷霆。她的面前站着一个端庄典雅的女孩。女孩的天生丽质不比女王逊色,要比女王文静得多,秀美得多。女王满面怒色地说道:
      “你身为公主,为什么要做损害国家之事?”
      “陛下冤枉妹妹了。”这位美丽的少女眼里噙着泪说道。她低着头,那浓密的金发披于脑后,只有几撮散落到额头上。女王大声喝斥道:
      “你还想抵赖?那些叛乱者哪有这么大的胆子?没有你的策划,他们能将事态闹得如此之大吗?”
      那少女抬起头,两只深邃清澈的蓝眼睛盯着女王说道:“陛下可以调查嘛。如果确有此事,我情愿听从陛下处置。”
      这个少女就是后来的伊丽莎白女王。
      当年,亨利八世娶过六位王后,却只有一个太子和两位公主,伊丽莎白是次女。亨利八世去世前曾留下遗诏说:
      “我身后即由太子爱德华继承王位大统;若爱德华身后无嗣,继而以长女玛利继承王位;若玛利身后无嗣,王位再由次女伊丽莎白继承。”
      太子爱德华九岁时被扶上王位,十五岁时驾崩。公主玛利比爱德华大二十多岁,已近四十岁才继承王位。她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对罗马教皇怀着一颗赤诚的忠心,因此继位之后,就三番五次颁布法令,先后废除了爱德华六世时代以及亨利八世时的一系列宗教改革措施,把英格兰教会独立于教廷之外,重新隶属于罗马教廷。更令人发指的是一项暴虐措施,就是恢复使用人称“火刑柱”的刑具,并用这种刑具烧死大批新教领袖。玛利此举遭到了全国百姓的反对,于是获得了“血腥玛利”的绰号。
伊丽莎白一世
      伊丽莎白公主则被国人视为新教的象征。她与姐姐宗教信仰不同。玛利暴虐成性,为人乖张,时刻提防伊丽莎白以恢复新教信仰相号召。这时,托马斯·怀亚特爵士发动叛乱,公开打出废黜暴君、恢复新教的旗号。由于计划不周,被玛利镇压下去。平叛以后,玛利怀疑伊丽莎白是这场叛乱的幕后策划者,因此才把她找来询问。
      这时,西班牙王太子腓力正与玛利女王商谈婚姻大事。这位太子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儿子。后来,他继承了西班牙王位,世称“腓力二世”。
      腓力也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为了得到玛利女王的王位,他对玛利说:
      “你何不将伊丽莎白处死,以绝后患。”
      玛利闻听,便以弑君的罪名将伊丽莎白投入伦敦塔囚禁起来了。后来,经调查核实,证明伊丽莎白公主与叛乱没有任何干系。于是,玛利手下留情,保全了她的性命。但仍将她软禁在远离伦敦的一处城堡中,言谈举止都在女王的监督之下。
      伊丽莎白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因此她非常警惕,凡事小心谨慎,从不越雷池一步。她咬紧牙关,忍受着难以煎熬的孤独寂寞,炼就了坚强的性格,变得更加成熟了。
      “血腥玛利”只在英格兰统治了五年,于1558年11月17日病死。当天,枢密院宣布:
      “根据先王亨利八世遗诏,由公主伊丽莎白继承英格兰都铎王朝王统,择吉日良辰举行登基大典。”
      消息一经传出,举国上下欢呼雀跃,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霾立刻散去了。
      玛利的五年统治遗下了严重的后患,深深的创伤刻在了英格兰王国的躯体上。玛利以血腥手段推行天主教,不仅将大批新教徒绑在火刑柱上烧死,还迫使更多的新教徒背井离乡,逃亡到欧洲大陆避难。这些人对玛利和天主教怀有深仇大恨,国内宗教矛盾空前激化。在国际事务中,玛利追随她的丈夫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不顾国内朝野的呼声,与西班牙结盟征伐法兰西。这场远征不仅使英格兰国库空虚,债台高筑,而且造成加莱失守,导致百年战争以来就划入英格兰版图的这一块海外领地被法兰西人夺去,英格兰丧失了它在欧洲大陆的最后一块桥头堡。内忧外患,使国家声望大大降低了。玛利女王遗留下的就是这样一个贫穷薄弱、人民怨声载道的局面。
      伊丽莎白登上英格兰王位后,虽然面临百废待兴的局面,却能分清轻重缓急,采取断然措施解决内政外交的重重难题。
      一天,年仅二十五岁的女王伊丽莎白,正在王宫里筹划解决宗教矛盾问题,一个外交大臣走上前来禀道:
      “陛下,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前来求婚。”
      伊丽莎白闻听,两个深邃清澈的蓝眼睛里冒出了怒火。满朝官员见此情景,都低下头,不敢再看她。
      伊丽莎白心想:当年腓力二世与姐姐联姻,为西班牙占尽了便宜,还嫌不足。此番,又在姐姐尸骨未寒之际,派人向我求婚。他根本不是爱我这个人,而是想通过两国王室联姻,以保护西班牙的利益。
伊丽莎白一世是都铎王朝最后一位君主
图 伊丽莎白一世是都铎王朝最后一位君主
      伊丽莎白估计得一点不错。当时欧洲有两大强国争雄,一为西班牙,一为法兰西。此时的苏格兰与法兰西结盟,而西欧北部的尼德兰又是西班牙属地,因此英格兰就恰好位于两大国夹持之下的钳口上。无论是西班牙还是法兰西,哪一方争取到英格兰,都可以完成对另一方的包围。在这种格局下,腓力二世急于与伊丽莎白联姻,其用意是昭然若揭的。
      伊丽莎白想到这里,又摇了摇头。她觉得自己还不能立刻回绝这门亲事,腓力二世对自己还有用处。
      原来,伊丽莎白虽然即位作了女王,但尚未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当初,她的父亲亨利八世与凯瑟琳闹离婚,始终未获教皇批准。若有特殊情况需要离婚,必须先呈请罗马教皇批准。因而亨利八世与安妮的婚姻也不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这样,伊丽莎自作为亨利八世与安妮的女儿,在天主教徒眼里不过是个私生女,而私生女是没有继承权的。
      伊丽莎白眼珠一转,脸上笑容可掬。说道:“此事可以考虑,待我想一想,再给他回话吧。”
      伊丽莎白打上了腓力二世的主意,她想拖一段时间,使腓力二世对联姻怀有希望,然后利用西班牙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敦促其他国家承认自己作为英格兰女王的合法身份。于是,求婚一事拖了几个月。直到伊丽莎白获悉国际社会已承认她作为英格兰女王的合法身份,她才一改过去几个月的暖昧态度,明确告诉西班牙使节说:“由于我与贵国国王所持宗教信仰不同,他不能与我联姻。”
      西班牙使节闻听,目瞪口呆,他不知该如何向国王交待。
      伊丽莎白一直没有结婚,直到1578年,她已经四十五岁时,法兰西国王亨利二世的弟弟——年轻的阿朗松公爵亲自登门向伊丽莎白求婚。这时,英格兰急需借助法兰西在尼德兰战争中削弱西班牙,于是伊丽莎白又使出对求婚者虚与委蛇之计,玩弄外交游戏。虽然此时她已是半老徐娘,青春韶华渐次退去,但风韵犹存,端庄典雅之气溢于言表。她以此为资本,与阿朗松公爵周旋了五年。直到1583年,伊丽莎白才最后宣布不能纳阿朗松为夫婿。
      这是伊丽莎白最后一次借助联姻施展外交手段。随着阿朗松的远去,再也无人前来向女王求婚,伊丽莎白也就更加坚定了她以英格兰臣民为终生伴侣的决心,她认为如此才能保住英格兰的独立地位,如此才能避免重蹈玛利女王的覆辙。
      伊丽莎白小心翼翼地周旋于欧洲列强中间,为英格兰的繁荣发展创造了和平环境。伊丽莎白发展工商业,制订了一系列政策,为以后的英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