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西欧中世纪 > 解读中世纪的欧洲文明体系
2017-10-16

解读中世纪的欧洲文明体系

 
      有些历史学者采用宏观角度,认为欧洲在公元1400年即是现代(近代)的起点。以这种观点来看,欧洲历史可分成三个时代:古代或称古典时期、中世纪、近代。
      欧洲文化怪异的三角元素组合(基督交易-蛮族传统-希腊学术)虽然撑过了整个中世纪,不过个中元素却一直在变化着。就拿基督教来说,不管你怎么定义它,它都不是一个倾向开战的宗教。
      耶稣说:“要爱你的敌人。”早期的基督徒拒绝服兵役,罗马人会对他们心生疑忌,这也是原因之一。但是基督徒和日耳曼蛮族现在却是伙伴关系。这种“如果有人打你耳光,你就转过另一边让他打”的宗教,却受到一群好战民族的撑持,这是何等地矛盾?不过,表面上看似矛盾,其实不然,因为自从君士坦丁大帝改信基督教并订其为正式国教后,这个宗教对于暴力的想法也开始有了转变。既然政府不可能不打仗,教会如果希望得到政府支持,就得点头同意,认可政府有时可以因为公平正义而出兵打仗。
 

好战者与基督徒的矛盾结合

 
      不过,教会虽然和蛮族成为搭档,对于他们的价值观却并非照章全收。经过几个世纪,这些战士已经演变成为骑士。骑士热爱战斗,对自己的战斗能力深以为傲,但他们是为了正当理由而战。教会鼓励他们去攻打非基督徒——这个理由看起来似乎非常正当。教会也鼓励十字军远征,前往已落入伊斯兰教手中的东方圣地。如果你愿意出征到那边打仗,你会得到特别的奖赏。
      骑士也要保护弱者,尤其是保护出身贵族的名门淑女。由于战斗被赋予了这种新的道德意涵,一个男人要藉由一种有如宗教的仪式才能成为骑士。他把剑放在基督教堂的圣坛上,由国王为他佩戴后,这名骑士才能拿它到外头去行善除恶。
图 法兰克国王查理一世为骑士罗兰佩戴宝剑;根据传说,罗马于远征西班牙的战斗中遭穆斯林袭击而亡。
      保护女士、敬重女士的风范在欧洲文化中源远流长。骑士绝迹之后,演变成为“绅士”风度
       接下来我们来看欧洲文明三元素的另一个紧张关系:基督教会对古希腊和罗马学术进行了积极主动的保存;教会并不光是把一些智慧典籍放在橱柜里束诸高阁。这些文献能够留存下来,让今天的我们有机会拜读,是因为整个中世纪基督教会都在抄写,一再的抄写。当年的印刷术还没有从中国传到欧洲,书本会腐烂、会枯朽。诸多希腊罗马的珍贵文物之所以留存至今,是拜修道院里的修士之赐,虽然他们常常不知道自己再抄写什么,因此错误百出。
 

神学为什么这么神?

 
       如果光读原始文字,这些文献代表的是一种非属基督教的异教徒的哲学、价值观和人生态度。然而,中世纪的基督教会对知识生活的把持是如此的铺天盖地,以至于竟然没有人看过这些典籍原本的文字。教会的做法是截取它想要的段落,把这些断章取义的点点滴滴汇集起来,再将它和摘自《圣经》的段落编在一起,构筑出一套基督教神学,也就是一套关于上帝的世界和上帝救赎计划的记述。如此这般,希腊的哲学思维、学术知识和逻辑观念全被征去服侍、支持基督教了。若有新发现的古文献出土,这些学者们也不惊不扰,把它编进新版的神学里不就得了。
      我们且将这个组合在中世纪的运作做个归纳。
      我们知道,蛮族现在变成了信奉基督的骑士,也知道希腊和罗马的学术被拿来支持基督教,而教会,就居于这个怪异的结盟体之间运筹帷幄,努力维系这个体制于不坠。学术是基督徒的,骑士也是基督徒,这段时间的欧洲成了基督教王国,是耶稣基督的天下。
      公元1400年后,这个怪异的联盟开始崩裂,历史学者所成为的欧洲“近代”于是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