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战国时期 > 三晋结盟与魏霸河西
2017-08-04

三晋结盟与魏霸河西

魏国虽然是个小国,但却成为了战国七雄之一,这与善用人才的魏文侯密不可分。他派遣名声显赫的西门豹出任地方官,留下了著名的 “河伯娶亲”的历史典故。那么,魏文侯还任用了哪些人才?这些人又是如何辅佐魏文侯,使魏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首强的呢?
老乡何苦为难老乡
春秋时期的霸主晋国,被自家的三个大夫给瓜分了。这仨大夫原本是一国人,分家之后,就变成你干你的,我做我的,谁也管不着谁。因为三家谋发展的指导思想不同,所以它们的发展道路和结果也大不相同。
其中,魏国最早取得了发展的成果,成为战国七雄中最早崭露头角的国家。三家分晋时,魏国的掌门人是魏桓子。他死了之后,他的孙子即位,这就是魏文侯。
魏国这时候已经由大夫之家,变成了官方认可的诸侯国,魏文侯也成了魏国的第一任国君。
当初三家分财产和地盘时,因为赵国的实力最强,所以获利最多,不仅得到了晋国北部的大片土地,还向东越过了太行山,占领了邯郸附近的地盘。而韩、魏两国得到的就相对少一点儿。
这样一来,魏国就非常苦闷了,因为它北边是强大的赵国,正好压在自己的脑门儿上,南边是新兴的韩国,西边一河之隔的是秦国,等于自己被紧紧地夹在了晋西南的一隅,不仅压抑,还很憋屈。
虽然魏国在东边还有几块飞地,但都不太巩固,难以建成战略要地。当时的魏国,核心地区就在今天的山西南部,北边是吕梁山,南边是中条山,东边是王屋山,黄河又在这里拐了个大弯,包住了魏国的西部和南部。这样的地形,虽然易守难攻,但也很容易被人封锁——别人进不来,你也休想出去。
不仅如此,魏国山多地少,人口密集,粮食生产只能勉强维持国内需求。幸好天无绝人之路,魏国还有一样特产,那就是众多的盐池。
当时的盐池不亚于今天的油田,白花花的食盐就等于白花花的银子,这就为魏国的经济发展攒了一点儿家底。不过要按综合素质来考核,魏国的天时和地利并不算太优越。
既没有天时,也不占地利,没关系,还有人和呢。魏文侯就把“人和”牢牢地攥在了手里,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干出了一番大事业。
三家分晋后,每家都一门心思地谋发展,但地盘转来转去就这么点儿大,产生矛盾擦出火花是必然的。
当时,赵国想联合魏国把韩国给灭掉,两家瓜分韩国的国土。而韩国也打着同样的算盘,想联合魏国消灭赵国。
大家都想拉魏国做自己的最佳合伙人,但魏文侯这时候却非常清醒和理智。在他看来,韩、魏都是弱国,只有联合起来对抗强大的赵国,才能避免被赵国消灭的命运。若是单挑,韩、魏分分钟就能被赵国给灭了。但是,就算韩、魏联合了,最多也就跟赵国打一平手,远远不足以灭掉赵国。如果死磕,结果只能是大家都半死不活。
因此,魏文侯就跟赵、韩两国的掌门人说了一番掏心窝子的话,表明了态度:“咱们哥儿仨原本都是一个地儿混出来的,到今天人家还管咱们叫三晋。其实咱们斗来斗去也就是在晋国这山窝窝里折腾,就算全占了,又有多少意思呢?但如果咱们联合起来,向外扩张,岂不是大家都有甜头?”
赵、韩两国的掌门人一听这话,心想也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没必要斗得你死我活,就都同意了魏文侯的提议。
这样一来,三家相安无事,魏国也为自己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魏文侯可以大展拳脚了。
逃不掉的帝师情结
在列国争霸的时代,得一人兴邦,失一人丧邦,这样的例子多得数都数不过来。魏文侯敏锐地感觉到了人才的重要性,不遗余力地延揽人才,奠定了魏国的霸业。
这时候,古老的封建贵族制度已经过时了,以前是姓姜的一伙打姓姬的一伙,陈氏的一伙打曹氏的一伙,都是家族式战争。国内所谓的“人才”,不是堂哥就是表弟,往上捯三代,都是一个妈生的。如今,贵族制度渐渐崩溃,出不了几个人才了,魏文侯明白必须放眼天下,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
当时魏国有一个儒学大师叫段干木,很有学问和名气,魏文侯就想拉他入伙。但是段干木早就立下志向,终身献身学术,不问政事。可段干木越是这样,魏文侯就越想拜见他。不过段干木总是有意无意地躲着魏文侯,就跟老鼠怕见猫似的。
有一次,魏文侯突击拜访段干木,段干木无处藏身,情急之下,竟从后墙翻了出去,隐身于后山的茫茫林海之中。
魏文侯没办法,就问段干木的助理:“你们大师去哪儿了啊,怎么一蹿就没影儿了?这练的是什么功夫啊?”
助理指着后山说:“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魏文侯一听这意思,就明白今儿又没戏了。他心想:“看来硬上是不行了,人家会翻墙,只能智取。”
从此以后,魏文侯每次路过段府,都要站起来一躬到底,然后行注目礼。时间一长,段干木就不好意思了。
在中国古代,文人大都有帝师情结,主流的追求就是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段干木一看君上如此礼遇自己,心想:“咱不能老不识抬举,给脸不要吧。”于是,等魏文侯再次从自家门口经过时,段干木就“正巧”要去打酱油,跟魏文侯碰上了。
这两人见面之后究竟说了些什么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所有人都看到了魏文侯是怎么礼贤下士的。
无变法,不称霸
当时在各国流行的思想中,除了孔圣人创造的儒家,还有法家、道家、墨家这么几家。在魏文侯时代,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李悝,也正是这位李悝,通过变法,让魏国走上了大国称霸之路。当然,这些都是后来的事儿,在魏文侯早期,李悝只是一个边郡太守。
既然是边郡太守,就免不了要应付一些小规模的军事冲突。为了提高当地居民的战斗力,李悝下令用射箭比赛的结果作为法庭上宣判的依据——射中的赢得官司,射不中的输掉官司。
这个命令一下达,大家都争相练习射箭技术,恨不得人人都达到奥运冠军的水平。后来,在魏秦两国的交战中,由于魏军箭法高超,秦军吃了大亏。
当然,李悝用这个办法裁决的案件,估计是一些久拖不决或者无关紧要的诉讼案,比如他瞪了我了,他踩了我了,他的小木车轧我脚了一类的。如果是人命关天的案子,肯定不会这么办,否则就太草菅人命了。
由于李悝在郡守任上的政绩不错,所以魏文侯将他提拔成了相国。李悝任相十年,主持了一系列的变法,被战国法家尊为始祖。
李悝的改革措施大概有以下几点:
在政治上,李悝主张废除世袭贵族的特权,提出了“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他认为,贵族们只因为有一个好祖宗,就世世代代攫取巨大的资源和利益,这非常不合理。这项改革其实是对世袭制度提出了挑战,一批对国家没用甚至有害的特权阶层就此被赶下了政治舞台。
同时,出身普通的人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才能当上大官。李悝的这项改革,实际上是开创了平民地主阶级。
在经济上,李悝认为田地的收成和付出的劳动是成正比的。甭管是谁,总得吃饭吧?粮食价格高了对士、工、商都不利。一斤粮食二十万,谁吃得起?但是粮食价格低了又对农民不利。一斤粮食五毛钱,还换不回一个鸡蛋呢。
要想使国家的经济稳定发展,就必须兼顾士、工、商和农民的利益。于是,李悝一方面鼓励农民生产,增加粮食的储备量,控制粮价;另一方面又采取措施,保证农民的利益。
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魏国的国力空前发展,逐渐成了中原地区的超级大国。
当国力强盛到一定程度时,魏文侯就开始考虑强兵了。这时候,他任命了吴起为大将。
懂心理学的军事人才
吴起这个人很复杂,没办法简单地评价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他本来是卫国人,在鲁国做官,妻子是齐国人。
齐国和鲁国很不对付,春秋时期齐国就经常欺负鲁国。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鲁国人不信任她,因此吴起在鲁国也得不到重用。
后来,吴起为了自己的前程,竟然一咬牙把自己老婆给宰了,这才获得了信任,当上了鲁国的大将——这真是比陈世美还狠。
吴起当上鲁国大将之后,主要负责跟齐国打仗。虽然他总是打胜仗,但还是有人看他不顺眼,为什么呢?

吴起曾经是孔子的徒曾孙,他的老师是鼎鼎大名的曾子的儿子曾申。为什么说他曾经是孔子的徒曾孙呢?因为吴起的母亲去世时,吴起因为有事儿没有回家奔丧,所以曾申一怒之下将他逐出了师门,与他断绝了关系。现在他又为了谋求大将的职位,杀了自己的媳妇儿,由此可见,此人真是残忍到了极点。
那些看他不顺眼的人,总觉得吴起对至亲之人都能残忍到这个份儿上,更不可能忠心于鲁国了,何况他还是个卫国人。
就这样,吴起在鲁国待不下去了,只好逃到了魏国。当时的国相李悝把他推荐给了魏文侯。就这样,吴起又做起了魏国的大将。
吴起这个人,虽说思想境界不是很高,能为了前程把自己老婆杀了,但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是一位军事天才。他非常懂得利用士兵的心理。外出打仗时,他总是与士卒们同甘共苦,士兵什么待遇,他就什么待遇。
有一次,士兵中有人伤口溃烂,生了个毒疮,吴起居然亲自用嘴帮他吸脓,把那位士兵感动得眼泪哗哗的。
士兵的母亲听说此事后,号啕大哭:“当年孩子他爸就享受过这待遇,后来他死心塌地为吴起卖命,死在了战场上。现在吴起又给我儿子吸脓,这下我儿子死定了。”后来,这位士兵还真的战死了。
甭管怎么说,吴起到了魏国之后,帮助魏国建立起了一支强大的军队。这支军队以步兵为主。入选的士兵,必须能够手持长矛,身背五十支长箭和一张硬弓,携带三天军粮,负重五十多斤连续行军一百里后,还能立即投入战斗。这就相当于现在特种部队里的战斗精英。古代称这种士兵为材士,一人入选,全家光荣,免除所有的赋税。
军队的组织是五人一伍,设伍长一人。二伍一什,设什长一人。五什为屯,设屯长一人。二屯为百,设百将一人。五百设五百主,一千人设二五百主。这个二五百主也叫千人主。一千人是一个最基本的作战单位,类似于现在的一个团。
打仗时,根据实际情况将若干个千人编制在一起,设将军一人。魏文侯还最早在中国开创了机械化步兵,也就是打仗时把步兵用马车拉到前线,然后徒步投入战斗。这一系列的强军措施,让魏国的部队战斗力迅猛飙升。
阴晋之战
图  阴晋之战
力压秦国八十载
魏文侯跟韩、赵两家达成协议,一致向外发展。当时赵国在北,韩国在南,所以魏国就把发展的方向锁定在了西面。魏国的西面离秦国很近,两国仅一水之隔。
秦国当年在穆公时代就是西方霸主,实力不容小觑。魏文侯二十七年,魏国渡过黄河,在岸边建造进攻秦国的军事据点。秦国可不是吃素的,几番较量下来,双方打成平手,陷入了僵局。
等到吴起来到魏国做了大将之后,僵持的局面才开始改变。魏文侯三十三年,吴起率领魏军,在西河战场战胜秦军,冲破了秦军的西河防线,直扑秦国,进入了渭河平原的咽喉要地——郑地,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华县。
秦国举国震惊,如果吴起冲破郑地,进入渭河平原,就相当于控制了秦国的粮食基地。而且,平原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吴起大军一到,必定如入无人之境,一气儿杀到秦国的都城。如此一来,秦国将时刻面临着亡国的危险。
秦国万分恐惧,一面紧急调集军队重点防守渭河平原,一面派遣使者请求齐、楚两国出兵攻击魏国,以减轻秦国的压力。
齐、楚两国见魏国主力在西线攻打秦国,于是趁机向魏国东边的几块飞地发起了进攻。同时,秦国西河防线的军队也切断了吴起的退路,与驻守在郑地的秦军一起夹攻吴起。
对于齐、楚两国的进攻,魏文侯根本不在意,几块飞地丢了就丢了,他一心一意地督促吴起跟秦国玩儿命干。
很快,吴起在渭河平原与秦军展开了决战,结果魏军大获全胜。魏国太子趁秦军的西河守军主力围攻吴起,防守空虚之际,指挥黄河东岸的魏军渡河,攻破了秦国西河防线的军事重镇,大批魏军就此攻入了秦国。
魏军在西河站稳了脚之后,吴起派了一大批当地人进入秦国,散布秦军战败的言论。这时的秦国本来就十分紧张,秦国国君赶紧命令国内一级警戒,严查来历不明之人。
到了魏文侯三十八年,魏国完全占据了西河地区。吴起还向北夺取了一些少数民族的土地,把秦国压制在洛水以西。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八十年。当年彪悍的秦人一下与中原失去了联系。
魏国独擅关东之利,利用地理上的优势,控制了秦国与中原的物流,所以魏国越来越富,秦国越来越穷。之后,魏国又多次打败了秦国。
魏武卒
图 魏武卒
西门大官人英雄救美
魏文侯不拘一格降人才,实现了魏国的国富兵强和领土扩张。除了李悝、吴起之外,魏国还有一位西门大官人,也是难得一见的人才。
西门大官人单名一个豹字,也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当时,魏国为了遏制赵国向南发展,在河北设置了邺县。魏文侯让名声显赫的西门豹到邺县去做官。
西门豹到了邺县后,一看当地民生凋敝,老百姓苦不堪言,就召集地方上德高望重的人,询问其中的缘由。
一位长者对西门豹说:“俺们这个地方,苦就苦在要给河伯娶媳妇儿。这河水年年泛滥,就是因为河伯想娶媳妇儿。为了给他张罗婚事,俺们是民穷财尽。”
西门豹一听有点儿晕:“什么情况,给河伯娶媳妇儿?这事儿有意思,说来听听。”
“俺们邺县地区有三老,每年都向百姓征收赋税,搜刮钱财,收好几百万呢。一问他们干什么使,就说要给河伯娶媳妇儿,不娶的话,河伯就会发大水,把大家伙都淹死。其实办这事儿也就用个二三十万,剩下的他们都跟巫婆分了。
“到了给河伯娶媳妇儿的时候,巫婆会挨家挨户地找漂亮小姑娘。找着之后,就说这姑娘适合做河伯的媳妇儿,然后下聘礼,就给娶走了,好吃好喝地伺候着。到了成亲那天,巫婆把姑娘收拾得漂漂亮亮的,用床铺、枕席抬着。到了河边,就把她扔到河里,漂个几十里之后就沉没了,实际上就是淹死了。
“所以,在俺们这儿,但凡家里有漂亮姑娘的人家,都带着女儿逃得远远的了。俺们城里是越来越空,也越来越穷了。”
西门豹听完来龙去脉后,认真地说道:“这个太有意思了!等下次河伯娶媳妇儿的时候,我也要去瞧瞧热闹。”
这一天很快就到了。西门豹来到河边,与三老、官员、富商和地方乡亲们聚会。
大巫婆七十多岁了,身后跟着十来个女弟子。西门豹对她说:“麻烦您把河伯的媳妇儿叫来,我得替河伯把把关,瞧瞧他媳妇儿长得漂亮不漂亮。”于是,人们就把这个女子扶出来,领到了西门豹跟前。
西门豹看了看这个女子,对在场所有人说道:“这姑娘不漂亮,河伯肯定不喜欢。哎呀,这可怎么办呢?要不大巫婆,麻烦您到河里跟河伯禀报一下,说我们要换一个漂亮的女子,得迟几天再送去。”
没等大巫婆回过神来,西门豹就叫差役们将她扛起来,扔到河里去了。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这巫婆为啥还不回来呀?”
大家想啊,这巫婆都沉底儿了,能回来吗?西门豹接着说:“这样吧,让她的弟子催催她去,咱们这么多人等着呢。”
话音刚落,西门豹的手下就把大巫婆的一个弟子扔进河里去了。过了一会儿,这弟子也不回来,于是西门豹下令道:“再去个人催催吧!”然后又扔进去一个。这一个也不回来,就再扔一个——大巫婆三个弟子都被扔下河了。
河伯娶亲
图 中国人教版《河伯娶亲》课文插图
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若有所思地说道:“不行,巫婆和她的弟子都是女人,走道儿慢,办事儿不可靠。这样吧,麻烦三老亲自去向河伯说明情况吧。”
于是,差役过来扛起三老,把他们也扔河里了。西门豹站在河边,弯着腰恭恭敬敬地面对着河,站了很久。
其他地方官员、长老们一看这阵势,早就吓坏了。西门豹站了一会儿,故作郁闷地说:“巫婆、三老都不回来怎么办呀?下一个谁去呀?”
此话一出,所有剩下的人都吓得跪在地上,磕头不止,血流满地,都怕被派去给河伯报信。
西门豹一看戏也做足了,就放话道:“既然如此,那就算了,你们都起来吧。看来河伯留客了,而且留得很久,可能管吃管住。咱们也甭等了,你们都散了吧。”
从此以后,邺县的官吏、百姓再也不敢提给河伯娶媳妇的事儿了。后来,西门豹征发百姓挖了十二条水渠,好好地治理了一下当地的水患,还把黄河水引来灌溉农田。一直到汉朝,当地老百姓都受益于西门豹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