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清朝历史 > 清末新军是如何被北洋系和革命党瓜分完毕的
2018-06-14

清末新军是如何被北洋系和革命党瓜分完毕的

      慈禧驾崩时,袁世凯被载沣赶走了。载沣觉得自己这次很稳——慈禧死时,国内叫得上号的能人也都基本上死得差不多了——两江总督刘坤一死于1902年;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中仅存的张之洞老先生死于1909年。从理论上来讲,把袁世凯撵回家之后朝廷里就再没有什么人会对我大清构成威胁了。
      至于革命党嘛,那都是癣疥之疾,无关痛痒。
      载沣的判断正确么?
      对。
      也不对。
      袁世凯走后确实留下了巨大的权力真空,也确实没有第二个汉族官员有他一样的实力能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可问题是你们这些想夺权的满族官员偏偏没有能力把他留下的权力真空完全填补起来。这就很尴尬了。
      而在袁世凯这些年的经营下,北洋常备军犹如铁板一般,上下效忠,唯他马首是瞻。其中1907年徐世昌出任东三省总督,更把北洋军的势力扩展到了东北一带——而有一个人则在徐世昌出任东三省总督后替他诱杀了纵横东北多年的义匪杜立三,立下奇功一桩,从而得到了徐世昌的重用。
      这个人姓张,名作霖,字雨亭,江湖人送绰号“快马张”,乃是日后奉系军阀之首领。不过眼下,他只不过是奉天前路巡防队统领——巡防队是朝廷在新军之外为了维持地方治安而保留的旧式军队编制,大家可以粗糙的将巡防队跟新军之间的关系理解为武警跟解放军之间的关系、又或者国民警卫队与美国陆军之间的关系。
      那么朝廷为什么要再新军之外再搞个巡防队出来呢?答案很简单,新军这玩意……实在是太费钱了!
      想当初练兵处成立之后,朝廷一看你这六镇新军很可以嘛——于是跟各省表示北洋新军练兵卓有成效,咱们这改革已经有了明确方向,因此咱们要彻底撤裁旧军,预期用三年到五年的时间里在全国搞他三十六个镇的新军出来,让我大清陆军面貌焕然一新!
      大家表示你这个计划啊是真不错,不过这练新军的钱从哪出?
      朝廷表示北洋六镇就快把我这身子掏空了,你们难道还指望让朝廷掏钱给你们练新军?
      清廷迭下严谕,命各省裁革陋规,剔除中饱,又命铁良南下,搜括练兵费。并以烟酒捐及土膏加税、铜元盈余等,全拨练兵之用。乃其结果:不过仅供北洋近箭六镇之用——最近三十年中国军事史(中国近代史料丛刊)
      于是最后扯皮的结果,是各省自筹经费建设新军——而旧军自然是要全面撤裁的,节省下来的经费就划到新军建设之中。可一方面贸然撤军容易引起社会动荡,另一方面练兵总归需要时间,所以就搞出了一个巡防队,以便保留一部分旧军精锐,应付突发事件。
      不过这个计划最关键的地方,还在于“自筹经费”四个字上。
      这意味着朝廷轻松的把负担甩到了地方身上,然而也意味着朝廷对这些军队的控制权极其有限。因此这个规模庞大的三十六镇新军编练计划最终成为了一纸空文,到宣统二年时,全国练成了多少新军呢?
      除北洋六镇外,江苏、湖北、云南、吉林跟辽宁各练成一镇左右,其他的省份……连一镇都没练出来,总计不到六万人。
      而北洋六镇此时有多少兵力呢?
      七万四千五百人。
      不过各地练成的这些新军与北洋六镇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们并没有受到跟北洋军一样的严密思想控制,因此这些新军中的进步思想异常活跃。而南方新军中的知识分子比例又远高于其他地方,几乎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湖北新军在黄陂招兵96人,其中竟然就有二十个廪生,二十四个秀才!
      一群文化人非要来当兵,图的什么?
      图的就是救亡自强!
      于是各种新思潮不可阻挡的在这些新军里鼓荡了起来,而苦于经费不足没有枪杆子的革命党人则与这些新军一拍即合,开始了大规模的渗透。
      暗流汹涌。
      然而朝廷依然觉得自己很稳:有威胁的汉族大员已经不复存在了,北洋六镇还听我号令——至于革命党,呵呵。
      他们还是先想想下顿的饭钱在哪吧。
      1910年5月12日,布思致函孙中山,曰望嘱部署加强组织,勿急于行动,以俟实际成熟,因每一次失败在美国报纸刊登,令人失望,影响借款计划——中国民国史·大事记
      “如B先生(即布司)在纽约的计划落空,则请你通过另外途径筹取50万元金元,仅作广州计划之用……若无法筹到50万元,则请尽力筹募,无论如何请即汇来5万元”
      “九月十八日来函及书刊均于数日前收到。不久又收到B先生来函,谓财团将于十月初开会。但十月已过,至今尚未见确实消息,故我对他已不存过多希望。望你能独立尽快为我党筹集资金……盼能尽快得到你的佳音。”
      “近日我收到大量来函,催促我尽快东返并从速发动起义。当前未办之唯一急务仍在设法为起义筹集必要的资金……”——孙中山致荷马·李的若干封信
      然而朝廷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革命党人所仰仗的力量并非是人马刀枪,而是思想。这些思想就像是一种病毒,迅速的在国内蔓延开来,每一天都有更多的人感染这种病毒,而感染人群最密集的地方,就是新军。
       于是在这种很稳的心态下,朝廷不紧不慢的推进着自己的立宪计划,在各种不疼不痒的地方昭示着自己的改革决心——今天宣布以后大臣们上疏都不用自称奴才啦,一律称臣即可;明天宣布咱们改革继续深化,各省可以成立个谘议局讨论改革事项;后天又宣布咱们大清机构改革迈出重要一步,军机处被撤裁并成立内阁,至于为什么内阁成员大多是皇族这种事嘛……嘿嘿!
      终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