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清朝历史 > 袁世凯是如何成为北洋系领军人物的
2018-06-13

袁世凯是如何成为北洋系领军人物的

      北洋武备学堂作为中国近代的第一所军事院校,培养出了一大批大家耳熟能详的军事将领,比如说冯国璋、段祺瑞、曹锟、王世珍等等等等。
      然而有一个人,他并非出自北洋武备学堂,却成为了李鸿章之后正儿八经的北洋军阀第一任扛把子。
      他就是袁世凯。
袁世凯
      袁世凯,字慰廷,号容庵,河南项城人,年青时的学习成绩……比较一般。乡试参加了一次又一次,却始终名落孙山。
      袁世凯怒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老子学习不行,去从军行不行?
      那必须行啊!
      袁世凯的叔祖名叫袁甲三,乃是淮军将领,而袁世凯的养父袁保庆与当时李鸿章的心腹爱将吴长庆乃是拜把子兄弟。所以袁世凯很轻松的就到了吴长庆门下做了一名幕僚。
      1882年,朝鲜爆发内乱,吴长庆被李鸿章派到朝鲜去控制局面——袁世凯自然相伴左右。结果到了朝鲜之后,袁世凯展现出了过人的军事天赋,不仅轻松的帮吴长庆搞定了朝鲜的内乱,还针锋相对的顶住了日本人的压力。
      这下袁世凯可出了名——日本人原本以为可以借这个机会控制朝鲜,然而却被袁世凯搅了局,日本政府向大清国提出严正抗议,表示我们友邦人士,莫名惊诧,必须严惩袁世凯!
      大家一看我去这袁世凯可以啊!年轻有为啊!李鸿章立马拍板:这样吧,我看你智勇双全,干脆就由你长驻朝鲜,替朝廷掌控局面吧!
 
      查有分省补用同知袁世凯,胆略兼优,能知大体。前随吴长庆带兵东渡,久驻王京。壬午、甲申两次定乱,情形最为熟悉,朝鲜新旧党人咸相敬重。……似宜优其事权,作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李鸿章全集·奏稿·卷五十五
 
     一步登天!
     当时只有二十多岁的袁世凯一下子成为了清朝的三品大员、朝鲜的太上皇。此后他在朝鲜一直待到甲午战争爆发。
      甲午战争的结果不用我多说,大家都知道:大清的海陆军队被日本人打了个落花流水,全国上下为之震惊。大家在总结经验教训的时候不约而同的将矛头对准了李鸿章和他的淮军,认为这些部队也已经彻底完犊子了,咱们大清要想重新振作,必须搞军事改革!而且必须从根子上改,建立新式陆军!
 
      (淮军)骄悍疲惰,军机松弛,每战必溃,万不可用——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三十
      现欲讲求自强之道,固必首重练兵,而欲迅期兵力之强,尤必更革旧制。——容庵弟子记·卷二
 
      而外国人对这一切自然是喜闻乐见的,洋人们纷纷表示:练兵?好事啊!这样,我们帮你筹划,咱们要练,就练支强军!
      朝廷表示洋大人们所言甚合我意,不过咱们要怎么练这个强军呢?
      好办,你们批钱批枪批资源,然后我们洋教官统领队伍,保管给你练的一等一的能打!至于数量嘛,就先来个十万人练练看咯。
      滚吧您内……
      李鸿章等人表示你怕不是猴子请来的逗逼?十万人的新式陆军!要多少钱你知道么?更不用提新军还要掌握在洋人手里这事了。所以大家商量来商量去,最后还是决定先摸着石头过河,由淮军嫡系胡燏棻在马厂搞了个“定武军”做试点,开始练兵。
      那么这个试点部队有多少人呢?
      三个营。
      练了一阵子之后朝廷觉得这个新军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于是拍板进一步扩大规模。然而马厂是个小地方,扩军之后营房自然捉襟见肘。于是请示朝廷之后这支试点部队移军小站,开始了新一轮扩充人马。
      然而人马可以扩充,胡燏棻表示自己这个军事主官却有点干不动了——他本来是个文职,当初因为倡议练兵喊得很凶,又是淮军嫡系所以被选中组建新军。而现在队伍规模一再扩大,他开始觉得自己力有不逮了。而此时李鸿章也因为签了马关条约而被千夫所指,朝里的风向一下子大变,因此胡燏棻很快就被调走去修铁路去了。
      那么找谁来接替胡燏棻的位置,来练新军呢?
      大家表示,这当然得找个懂用兵、年富力强、对朝廷忠贞不二的人啦!
      那到哪里去找这样一个人才呢?
      袁世凯啊!
      袁世凯在朝鲜这些年可不是白待的,他利用职务之便搞到了海量的金银,回国之后又敏锐的嗅出了朝中的风向变化,于是十分机智的打通了西太后身边大红人李莲英的关节,跟当时炙手可热的权臣荣禄搭上了线。

      正在侘傺无聊之候,忽遇契友阮君斗瞻,愿作曹邱生,劝弟投其居停李总管门下。得其承介,晋谒直督荣中堂——北洋军阀史料选辑·上
 
      溜须拍马、钻营投机这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袁世凯也确实下了大力气来营造自己“军事达人”的形象,他不仅频繁上书阐述自己的军事思想,还自掏腰包把这些东西印刷成册,向朝中大臣分发。于是一来二去,朝廷里都知道有这么一位袁世凯,精通军事,年富力强,早年在朝鲜曾建功立业,还帮朝鲜政府练过新军,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更妙的是,由于甲午开战前袁世凯就千方百计的想办法溜回了国内,这战败的大锅也完全扣不到他头上!而李鸿章失势在即,作为他之前看好的“英才”,袁世凯自然也得到了李鸿章的大力推崇。
      于是朝中上下,谈起下一任接管新军的人选时,大家的口吻竟然出奇的一致!无论是洋务派还是保守派,无论是满族权贵还是汉族大臣,无论是中央官员还是封疆大吏,大家都异口同声的喊出了一个名字:袁世凯!
      光绪二十一年。
      公元1895年。
      这年袁世凯37岁。
      小站练兵,正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