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明朝历史 > 明初朱元璋藩封后建文帝为何又急于削藩
2019-08-22

明初朱元璋藩封后建文帝为何又急于削藩

      公元1368年,朱元璋结束了元末战乱的局势,重新统一中原。后来因太子朱标病死,朱元璋将皇位传给了朱标之子朱允炆,即明惠宗。然而随着朱允炆上台之后的一系列举措,导致各地藩王不满,北地燕王朱棣更是发动了靖难之役,结束了“建文新政”等的相关措施。
      很多人认为,朱允炆之所以会被推翻下台,是因为激进的削藩措施激怒了他的藩王叔伯们。那么当初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为何要大张旗鼓的施行藩封政策?朱允炆又为何一定要削藩,他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下面我们逐一分析一下。

朱元璋分封藩王的前因后果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之所以施行藩封政策,是从明朝自身的内外环境考量的。明朝初年,朱元璋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和地理条件并不是很好。从地缘上,明朝南西北三面对敌,内部湖广、云贵、川蜀不服王化的吐司比比皆是;从经济上,当时中国的经济中心早已南移至蜀中和江南,迫使都城也不得不设置在南京,北方中原再难重新汉唐时期的绝对经济地位,这使得权力中枢从江南转运军队和粮草赶赴边疆多有不便;从政治上,不论是明太祖还是朝中大臣们,在讨论元亡教训时,均认为元朝中后期宗室衰微是致仕权奸当道,欺凌主上的重要原因。据于以上三点,明太祖朱元璋选择通过藩封的方式从各层面巩固大明江山。
      仔细分析明初所封的二十余位藩王,他们的分布格局大致分为两大类,诸如齐、鲁、周、唐、伊等地藩王坐落于南北交通枢纽之处,成为保护全国经济动脉流动的镇守力量;另有燕、宁、辽、谷、代、秦、肃、晋、庆等地藩王则直抵北部边境,担负起了镇守帝国北部边疆的重任。可以看出,明初对藩王的分封是处于解决或震慑内外隐患的考虑而做出的安排,其中燕、晋等镇守北地的边疆藩王,其驻守之所与后来的九边重镇高度重合,甚至管辖范围更为靠北。
      明初的宗室藩王虽然也会被朝廷拨付诸多岁禄,但却于后来仅仅为满足自身欲望开销的明朝藩王大相径庭。此时的藩王岁禄基本被用以抵扣王府本身军事和民政方面的开销用度,从一定程度上反而是地方藩王替朝廷分担了部分戍守费用。只是随着年岁的推移,藩王的俸禄开销也日渐增长,朱元璋晚年就曾注意到这一问题,并于公元1398年(生前最后一年)将亲王的俸禄由五万石削减到一万石,郡王俸禄由六千石减为两千石,郡王以下也各自削减不等。也就是说,到了朱允炆继位之时,其实并不存在地方宗室藩王对国家造成财政负担的情况。
      综上所述,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根据特定条件制定了藩封政策并无太大问题,反而能够很好的稳固新生王朝的局势。然而随着明朝国内经济情况的逐渐好转、边防压力的减轻,继续保留这么多手握实权的宗室藩王将对朝廷集权构成威胁,同时互不隶属的藩王势力相互阻隔也不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正因如此,当朱允炆登基之时,明朝削藩已经势在必行了。

朱允炆削藩失败的前因后果

      前面提及朱允炆登基之后,明朝局势早已不同建立之初,削藩势在必行。然而如何削藩,削藩之后的部署却是一门大学问。当时摆在明朝统治者面前的有两大问题:1、削藩是否会对北境边防乃至全国造成影响?2、剥夺领主实权后的宗室藩王应当被给予何种身份和待遇?然而后来的历史告诉我们,这两个问题,朱允炆都没给出合适的答案。
      不同于父亲朱标的显赫地位,朱允炆母亲是元朝降臣吕本之女,初为朱标妾室,后因太子妃常氏难产而夭后,继为妃位。不仅如此,朱允炆的妻族势力同样微乎其微。当时明朝权力格局基本被手握地方实权的藩王群体、掌控中央军事权力的武勋集团和被反复打压的文官势力组成。朱标在世之时,不论是地方藩王还是武勋将士均与其关系密切。然而朱标的突然离世瞬间打破了明朝的力量平衡,迫使朱元璋不得不为皇孙朱允炆的继位铺路。
      朱标死后不久,明太祖就狠下心来对武勋集团大肆清洗,并通过蓝玉案重创朝中武将势力。包括冯胜、傅友德在内的众多与藩王关系密切的朝臣公侯相继遭到株连。只是朱元璋此举虽然打击了武勋集团,提升皇帝对朝廷的掌控能力,却也促使武勋集团中出现众多不满于朱允炆继位之人,这为后来靖难之役朱允炆一方的屡屡溃败埋下伏笔。
      在朱元璋生前,太祖爷孙量关于藩封问题就已经进行过一番论述。当时朱允炆对明太祖的答复是三步走策略,即首先以德服人、以礼束行,其次削减属地、改迁封领,最后便是拔刀相向。只是朱允炆以庶出、侄辈的身份削藩,不论于德于礼都说不过去;至于第二步骤的渐进式削藩虽好,却需要极其精妙的手段和技巧,只是朱允炆才不配位,又缺乏武勋集团作为支撑,实在是难以实施。最终朱允炆选择直接以皇帝权威的方式去威逼各地藩王,直接跨越了前面两步,出台即为激进的政策,彻底逼反藩王。
      燕王朱棣反叛,发动靖难之役后,在实力并不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凭借朝廷一方军队的诡异操作,最终竟然获胜,然而这也导致明朝削藩努力的夭折。后来明成祖朱棣虽然继续执行了削藩政策,所采取的却是通过经济特权的方式换取藩王对军事和政治权力的放弃。这种妥协式的削藩政策,导致此后明朝的藩王不仅未能在军事、政治等层面为皇帝分忧,反而逐步成为中央财政的包袱。缺少藩王和武勋制约的文官集团,终于可以开始重建文人官僚政治的愿望,并以皇权的旗号与皇帝个人权力反复拉锯斗争。
      综上所述,明太祖朱元璋实施藩封政策是符合明初政治、经济和军事需要的决定。然而由于朱允炆孑然一身的朝堂新人形象和出身背景,导致朱元璋不得不对武勋集团进行打压。这促使朱允炆早在继位之前,就已经与宗室藩王和朝廷武将们拉开了距离。最终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朱棣上位,明惠宗谥号不被许可,后世据朱允炆年号,就将其冠以建文帝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