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共和国史 > 为什么满族没有民族极端情绪?
2018-01-20

为什么满族没有民族极端情绪?

雍正时期的京师乃其乡土政策


      从雍正时期开始,满洲渐渐变成一个北京民族。如雍正帝所言,“驻防之地不过出差之所,京师乃其乡土。” 北京始终是清代满族的“大本营”。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清帝退位后,袁世凯提出民国定都北京的建议,刨除后来他的个人野心,其实也不能说一点道理都没有——不定都北京不足以压制北京尚极为庞大的旗人势力(况且紫禁城里还有个旗人的领袖“享受外国君主之礼”万岁爷)。因此,北洋政权这十几年基本就是满族整体加速堕落垮掉的过程(显然这种堕落早就开始了)。
      当然,这种沉沦首先是旗人自己上下上梁不正下梁歪,人心先散的。后来日本人搞得伪满洲国从这个角度看更是个低级玩笑——你的“满洲国”连满洲大本营都不包括?(北平属于日本人的另一系华北傀儡政权范围,和伪满洲国互不统属)
      解放以后,本朝定都北京。旗人的存在感面对“进城的干部”带来的强势“新传统创造力”更是彻底被粉碎——政治上,满族上层的那套“光荣历史”显然是破四旧、反封建的直接对象。文化上——作为南方来的我党进城干部,对旗人的一切那种骨子里的优越感和看不起。
      这种情况下,因为满族的鸡蛋都在北京一个篮子里。北京又是全国政治中心,人民共和国时代话语体系里叫做“伟大领袖毛主席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满族的一切文化、传统在人民共和国时代彻底被“大破四旧大立四新”的毛泽东思想压制。这是毫不奇怪的。
      设使没有雍正等清帝“京师乃其乡土”的政策,树立北京为唯一中心,满族在北京之外、特别是边陲之地有一个可以代表满族的老家、中心、精神故乡,世居此地的“民族有威望”的人物(及其后代)打出某种旗帜,今天满族同胞的民族情绪与“民族团结”形势都将会微妙一些。

宗教薄弱


      宗教感弱,完全没有控制。满人信萨满教,属于原始泛神教,没教义,没经典,较随性。官方推崇佛教(与藏蒙佛教教派贴近),但一直比不上藏人信的那么虔诚,后期满人基本不信。
萨满教
      和中国大部分人一样,绝大多数满族人都是不信宗教的,如果非得说信点什么的话,估计也就是佛祖,观音,关二爷和灶王神了吧。至于满族传统的萨满教,近乎灭绝。这一点和清朝的宗教政策有点关系,清军入关以后并没有强行推行萨满教为“国教”,反倒是为了笼络其他各民族对佛教,藏传佛教等表示尊重。再加上与汉族的融合,久而久之萨满教即使在满族内部也没什么影响力了。

现代城市化生活


      相对于农村,城市的大公司、大企业、大型单位多,职业分工细致。上述这一切,对市民间协作性的要求更高,并且对市民文化的包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比起农村,市民间的文化更趋向一致。而且,城市中人口来源复杂,人口流动性强,也使得传统的“民族特色”难以保存。即使是汉族,在城市中也体现出城市性增强,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减弱的现象。农村则正好相反,村与村之间的交流更少,独特的文化更容易在村子内部得以保存。很多少数民族的文化和“存在感”也就因此保留了下来。
      而满族刚好属于大多数成员自清末就在城市的人群,也就很自然的正面迎来了城市化进程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