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上古历史 > 先羌裂华夏初现 三苗起东夷合流
2017-09-25

先羌裂华夏初现 三苗起东夷合流

      公元前3000年,正是全世界文明燃烧的时代。
 
      除了两河流域以及尼罗河的苏美尔文明和埃及文明,印度河流域(注意不在印度在巴基斯坦),产生了非常发达的文明,已经进入铜石并用时代,印度河和前面说的尼罗河和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一模一样,也是个北纬30°附近的沙漠河流,所以当地的达罗毗荼人(D系,前面说过了)建立了辉煌的城邦文明,可以说古印度文明是唯一一个D系棕种矮黑人建立的辉煌文明,当然达罗毗荼人的血统也不是很纯,他们还有一部分后来的F系原始黄白人的血统。但是可以说在D系的同胞们还在澳大利亚、新几内亚、日本列岛过着土著打猎生活的时候,辉煌的”国家文明“也要在不久之后产生了。
 
      前2600年,印度已经出现了”摩亨佐达罗“这样的盛大城邦。
图 矮黑人的摩亨佐达罗遗址
 
      只可惜,这批印度人现在大多活在了印度的底层,不过这是后话了。
 
先上一个图
      我们发现,最早的三个文明全部都是发展在北纬30°东北信风带的干燥沙漠地区,东部过来的湿润气候全让东亚给挡上了,而且这些沙漠地区全都有一条南北流向的大河作为”母亲河“带给他们给养,定期的泛滥,造沙漠绿洲,缺乏树木全部造就了小国寡民的城邦文明燃烧在这几块现在看起来贫瘠的土地上。——唯独除了
 
      唯独我们的文明是个BUG,我们把目光转回到东亚。人家在愉快的盖房子,甚至修金字塔的时候,我们还是这样。
图 仰韶文明大较大村落
      哎呀,真心伤不起啊,同样是原生文明,差距是不小啊。
 
     当然我们也有个在北纬30°的文明,而且也算是最发的的文明之一,三苗——百越文明,而且这里一点都不干燥,我们可是在青藏高原和帕米尔的东边,他们造就了西边的干旱,造就了东方的湿润。但是人类很矫情,太干也不行,太湿也不行,一定要一个虽然干但是有水正正好好的地方。所以相对强势的竟然是北边的仰韶文化,但是三苗的生产力明显要更高,那么他们心里自然也不平衡。
 
     而前3000年,北边黄土高原以及内蒙一带的红山文化也坐不住了,华北平原越来越肥沃,他们也希望能从仰韶分一杯羹,并且还是同族的东羌,所以这个冲突也埋下了祸根。
 
      东夷在中间当着墙头草,静观其变。也就是说我们这边全是东西流向不断泛滥的湿润地区,和西方的地理条件完全不同,所以也就是这样的地理条件,造就了我们很难形成中央集权的小国寡民,松散的邦联,还混杂着游牧的西羌,在这片土地即将盛开夏日的花。
 
      进入到前3000年,三苗从安徽进入了江苏一带,开始制约东夷的行动,而东夷这个时候本来是依附于东羌的,东羌开始逐渐和三苗转为敌对关系。
 
      但是三苗毕竟实力不足,一直也没有和东羌直接进行正面冲突,而是去对付东夷。这个时候的东夷已经是一个羌人、C系混血甚至三苗的混血民族了,东夷屡屡招架不住,转而向东羌的大头领,姜姓的”炎帝“求援,炎帝一看小弟被打唇亡齿寒啊,于是就打算援助。
 
      结果这个时候张家口一带的羌人部族,也就是很有可能是红山文化,崇拜龙玉的那批羌人开始趁机也和”炎帝“开战。
 
      中国的传说中,炎帝作为东羌大头领的称号已经过了9代了,他们自称是姜姓”神农氏“的后裔,一直保持着松散部落联盟的主导者。这一代炎帝的名字叫——姜榆罔。
 
      这人年青的时候骁勇善战,屡次镇压不服从的东夷部落,最终让东夷臣服,所以三苗对东夷的攻击肯定让他也很不爽。而这时竟然后院起火,北边的东羌别姓”姬“开始崛起,姬部落的老大叫做”轩辕“,直接从北方下来让老姜腹背受敌,但是老姜还是打算先救小弟,它本身就不怎么瞧得起自己的穷远亲姬姓部落。
 
      可是他也低估了三苗的势力,三苗中的”九黎部落“异军突起,老大"蚩尤”瞬间就灭了东夷,然后把老姜打了个底朝天,炎帝退回黄土高原。
 
      这个时候轩辕也意识到了问题,如果这样下去的话,下一个完蛋的肯定是自己,传说中这个九黎部落首领蚩尤那简直就不是人,铜头铁臂,牛头人身。反正从这种传说中就可以看出来这个蚩尤的战斗力有多强。所以老姬和老姜决定,结成联盟。
 
       姬轩辕也就是后来包装出来的“黄帝”,而黄帝和炎帝结成了“炎黄联盟”。
 
       随即就是著名的——“涿鹿之战”,东羌联军和三苗的蚩尤在华北平原北部(河北)展开了大决战,由于姬姓这群人其实也一直和西羌联系的很深,一直也没有东羌那么开化(按照学界的大部分看法认为红山文化是“黄帝”的部落之一),所以民风彪悍,再加上这地方算是羌人的大本营,“羌羌联合”的炎黄部落越发强大,三苗再善战也没法战胜这么大的一个部落联合,最后蚩尤被黄帝砍了,三苗残部退回长江以南,剩下一部分逃入东北地区融入通古斯部族。而很大的一部分留在了东夷的地盘上(山东河北南部一带)。
 
      但是传说里就把这个战争描述的和花一样了,又是风伯雨师,又是旱魃的。但是我们也可以猜测,这场战争持续了很久,甚至也有可能不仅仅是一代人的事情,最后三苗因为气候变化和不适应最后导致了失败。
 
       就像后来的楚汉战争一样,解决了共同的敌人,势力大增的姬姓羌人开始进入到华北平原,打算控制东夷以及三苗的残部,因为这个三苗实在太诱人了,他们的“黑陶”技术以及武器制造技术都要高于同时期的仰韶文化。
 
       但是姜姓东羌肯定不能妥协啊,人家毕竟一直是原来的老大,所以两方最终在“阪泉之野”,(这地方现在学界一般的认可也是离涿鹿地区不远的,河北北部的“保定、北京延庆”一带,这个地方正好是三个势力的交叉点)展开了最终的战斗,炎帝的姜姓集团毫无悬念的的失败了,这个作为暴发户的姬姓羌人部落成为了整个羌人内部的最强部落,原来松散的联盟变得稍微好了一点,但是本质上还是个部落联盟而已。
图 炎黄蚩尤战争
(华夏这边有控制东夷的炎帝集团和山西一带的黄帝集团,三苗的蚩尤控制东夷后,和华夏的黄帝发生了战争。)
 
       而姬姓部落一路向南,直接控制了最为肥沃的羌人故地,华北平原南部(河南),这个地方在这个时期变得比较安定,泛滥也较少,所以东羌的重心从陕西一带转移到了河南一带。姬姓部落这下离东夷(山东江苏安徽一带)更近了。
 
      东夷已经不是原来那个东夷了,这下东夷融入了大量的三苗血统,三苗高超的技术进入了东夷集团,姬姓开始利用自己的势力开始拉拢东夷,东夷归顺姬姓东羌,但是也有点貌合神离,但是崇拜蛇的东羌和崇拜鸟的东夷产生了合流,这也就是时候“龙凤"传说的一个很大渊源。
 
      也就是在这个时代,东羌仰韶文化、东夷大汶口文化、结束了,整个华北平原和山东丘陵进入了——龙山文化时期。
 
      不同于陕西河南交界为中心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重心就偏向了河南山东交界的位置,这也和传说非常符合了,而龙山文化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黑陶。
 
       黑陶文化从长江一带正式转入黄河一带,所以三苗和东羌冲突也是个可以看到的历史了。而长江中游的三苗进入了更为发达的“石家河文化”,而长江下游的百越人也逐渐进入了发达的“良渚文化”
图 龙山文化时代
(炎黄蚩尤战争之后)我们可以看出,北方政权终于从华北平原的边缘地带进入到了华北平原。
 
而龙山文化,我们就姑且认为是传说中“五帝——夏”的时代。
 
      司马迁写在史记里的五帝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实际上所谓五帝的概念最起码也是到商代逐渐才有的,而且姑且我们认为炎黄战争是前2600年的时代,而被我们看做是“夏”的二里头文化(前2000年)中间隔了整整600年的空档,仅仅5个首领肯定是支撑不了的,所以我们只能把传说中的这么几个首领看作是龙山文化联盟的五个势力。
 
先给大家看一下龙山文化的黑陶。
 
图 龙山文化黑陶杯
图 龙山文化黑陶
 
      龙山文化以山东为中心,向河南分布,可以说东夷在这次历练中,成为了一个兼具百家文化的民族,羌人、三苗的骨血更大规模的进入东夷,包括他们的优秀文化。并且东夷将自己原来的经商特性和浪漫主义情怀发挥到了极点,一时之间成为了整个东亚最为发达的文明。
 
      在龙山文化的各个遗址之中发现了如上图,薄的像纸一样的蛋壳杯,这东西被称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所以在龙山文化发现了大量的酒器和礼器,只有浪漫主义情怀夹杂着高度商业化以及手工艺的民族,才能有东夷龙山文化这样的高度,并且这种文化已经远远高于原来的大汶口和东羌的仰韶文化,不得不说三苗的入侵功不可没。
 
      所以可以说,在黄帝、颛顼这爷俩作为姬姓集团控制北方没多久,东夷以其极度发达的文化以及实力走向了历史舞台。
 
      如果按照传说来说,颛顼之后的“帝喾”时代,就是东夷主导的龙山文化控制北方的时代了。
 
      龙山文化迅猛的一统北方,我们在这个时代的中原遗迹中,发现了各式各样的“光”“花”的图案。不同于东羌人,东夷这边有很大的拜物崇拜倾向,可以看出这个时代的人们非常的崇拜光明。在藏语(古羌语残留)中,甚至三苗(现在的苗族)的语言中,光明分别为(gu)(kaj),根据说文解字中关于华、花、夏三字同音同意同源的解释来看,原始羌语里代表光明的ha或者ka,成为了整个这个东方民族的崇拜根源。
 
      所以直到后来山西一带的东羌”陶唐氏“正式夺权之前,整个北方在龙山文化的带领下迅速发展。
 
       可是这个时候,早在百余年前,也就是前27世纪,世界的第一座金字塔已经在埃及建好了,奴隶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已经在埃及成熟发展了。
金字塔
图 左塞尔金字塔 埃及早王朝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