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工业革命 > 盖特曼内部不和遭外敌瓜分
2018-01-29

盖特曼内部不和遭外敌瓜分

      1672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击溃波兰立陶宛联邦全面控制巴尔干半岛,一举成为东欧小霸王!然而俗话说的好“一山难容二虎”,崛起于北欧的俄罗斯帝国为了地中海出海口,坚称东欧是自己不可侵犯的地盘,因而很快就跟奥斯曼帝国大打出手。
      其中二者角逐的焦点为今保加利亚北部的乌克兰地区,那时该地区有个土生的政权“盖特曼”。其中盖特曼政权沿以第聂伯河为界,又分为左岸盖特曼和右岸盖特曼两个相对独立的个体。
      起初由于处在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尴尬局面,左右盖特曼政权出于乌克兰土生民族利益,得以长期和睦相处,遇到任何事情也都是以民族利益优先——枪口一致对外。
      也正是由于盖特曼政权内部的团结,再加上两个大国邻居的相互制约,以及盖特曼政权两面三刀的“口才”,让盖特曼没有被任何国家吞并,赢得了国家独立自主,直到一次不愉快的选举出现。
      1674年盖特曼政权内部举行大选举,以此决出统领左右盖特曼的大首领,原本按照往年惯例,大首领人选应该是由手握肥沃土地的右岸盖特曼的首领担任,但这一年选举结果“奇迹般”的是左岸。
      面对大首领的头衔易主,时任右岸盖特曼首领多罗申科勃然大怒,他觉的右岸盖特曼主导盖特曼已经数十年了,假如在他手中丢掉主导权,他无脸面向右岸的父老乡亲。
      因而在选举过后的第3年多罗申科调集了右岸所有能战之兵向左岸发起了突击,右岸要武装夺取盖特曼政权。1676年中旬,盖特曼政权的首都奇吉林(大致方位就是今天的基辅)沦陷于右岸之手。
      面对右岸的突然发难,无法抗衡的左岸找到了邻国俄罗斯帝国求救,希望它能够为自己评理。而右岸方面在得知左岸求救俄罗斯帝国之后,自知无力对抗俄罗斯这个庞然大物。
      于是南下找到了俄罗斯的地区死敌奥斯曼商量,至此这场盖特曼政权的内战,演变成了俄罗斯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单挑,1676年下旬,俄罗斯起兵南下,靠着锐利的兵锋直插第聂伯河旁的奇吉林城。
      由于俄罗斯人来的太快,奥斯曼土耳其的大军还在集结之时,多罗申科就已被活捉了。但奥斯曼人并没有因此结束集结,次年8月4日由大将易卜拉欣帕夏率领的4.5万大军兵临奇吉林城下。
      然而由于情报工作的“疏忽”,奥斯曼人没有察觉到在他们攻城的时候,一支俄罗斯援军正火速逼近中。因而当奥斯曼士兵拼命爬墙之时,俄罗斯援军从背后疯狂的杀戮。
      奥斯曼大军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局,出于不至于全军覆灭的考虑,易卜拉欣帕夏下令放弃攻城,全线撤回奥斯曼境内。俄罗斯帝国则乘胜追击,逼迫奥斯曼帝国在1681年签订了《巴赫奇萨赖和约》。
      奥斯曼帝国以承认俄罗斯对盖特曼左岸的控制,换取俄罗斯人不再南下右岸盖特曼,当然右岸盖特曼实质上成为奥斯曼的土地,就这样原本还能独立自主的盖特曼的政权,因为自己内部的一次不和,彻底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