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思想哲学史 > 传统英雄史观是如何形成的?
2018-08-16

传统英雄史观是如何形成的?

      历史爱好者们大多都会有这样的疑惑,那就是国内虽然鼓吹群众史观,然而大多数历史类读物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英雄史观。那么英雄史观又是怎么出现的呢?它为什么能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呢?
      其实英雄史观占主导地位,这本身是一件特别正常、特别自然的事情。就好像是牛顿出现之前,大家普遍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一样自然。
      从跟本上讲,英雄史观符合阶级需求、符合人们看待历史的直观印象,也符合传统历史的记述方式。
      对英雄的颂扬是先民传述历史的最古老的形式。世界上有不少民族,都曾有过类似的情况。在中国史学史上,这种颂扬的方式在阶级社会里还被继承下来。——白寿彝
      因此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在进行历史记述的时候作者都会不自觉的运用英雄史观来进行讲述。二十四史以传记为主,自然难脱窠臼;而西方历史从荷马史诗开始,就是围绕着“英雄”来展开叙事的。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许多原始史料本身就是少数帝王将相的言行记载,在这种情况下咱们记录历史很难脱离出英雄史观的范式。
      举个例子:我给你讲楚汉相争,说刘邦如何如何流氓项羽如何如何英雄,你就很爱听,但是我要给你讲当时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群众的想法如何,你估计就没什么兴趣。
      这时候的英雄史观范式还比较原始,基本上停留在主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上,不过基督教在欧洲的统治地位很快给了这种观点致命一击——你觉得你很牛?屁!你牛与不牛,那都是命中注定、早就由上帝他老人家定好的事情好么!
      于是一种新的英雄史观出现了,这种史观概括来讲是这样的: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横批:不服不行
      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是拜占庭历史学家Procopius,他的这套理论基本上源于其对查士丁尼一世的观察——假如你不了解查士丁尼这位罗马帝国晚期最重要的皇帝的话,那么你记住这样一件事就可以,这位皇帝的一生跌宕起伏,不确定性相当大,以至于Procopius认为这么大的起伏发生在这样一位皇帝身上那肯定说明了上帝赋予人们之宿命才能够真正决定人的命运。(上帝:我跟天使们已经决定啦,就由你……)因此这种观点就被称为是“宿命论”,也就是客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
      这一思想的集大成者是Tomas Carlyle,(顺便一提,就是说过“雄辩是银,沉默是金”的那位;另外他似乎还说过一句“未哭过长夜者不足以语人生”)他在著名的《英雄、英雄崇拜和历史上的英雄业绩》一书中开宗明义,直接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世界历史就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所取得的种种成就的历史,实质上也就是在世界上活动的伟人的历史。他们是民众的领袖,而且是伟大的领袖,凡是一切普通人殚精竭虑要做或要想得到的一切事务都由他们去规范和塑造,从广义上说,他们也就是创造者。我们所见到的世界上存在的一切成就,本是来到世上的伟人的内在思想转化为外部世界的结果,也就是他们的思想的实际体现和具体化。可以恰当地认为,整个世界历史的精华,就是伟人的历史。——英雄、英雄崇拜和历史上的英雄业绩
      实际上,直到今天这种英雄史观依然很有市场(比如广为流传的“真龙下界戏老蒋”、“天降伟人”.etc)这种思想认为“英雄造时势”,在这个思想的基础上又引申出另一个观点,即“群众是愚蠢的”,也就是说将“英雄”与“群氓”对立了起来——这两个观点直接影响到了法西斯主义跟西方代议式民主,不过这个咱们还是先接着说英雄史观的事——提出后面这个观点的是一个巨牛的德国人,他叫尼采,大家都熟;而另一个英雄史观的扛把子也是个德国人,叫黑格尔。
      人们试图把群盲当作个体来理解,而且赋予他们一种比个人更高的地位,——其深无比的误解啊!!!——尼采
      到了黑格尔跟尼采这里,英雄史观算是发展到了一个巅峰。然后咱们可以转过头来说说群众史观这事了。
      群众史观的扛把子自然是我们伟大的无产阶级精神领袖,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了。而系统性对英雄史观进行批判的著作自然也不用我多说,大家应该知道就是他跟亚圣恩格斯两人合著的《神圣家族》。不过这个思想的诞生其背后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兰克学派提出的以历史文献入手、还原史实的基本原则。因为假如没有这个实证主义的基本原则,那么历史这门学科的科学性显然就要大大降低。正是因为实证主义的提出,使得之前被夸大的英雄作用逐渐被削弱了。熟悉历史的同学应该都知道20世纪之后出现的地理决定论、环境决定论.etc,多学科交叉的引入很容易就能让大家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你说英雄决定一切,那现在怎么咱们越研究越觉得不是英雄决定一切呢?生产力、社会因素、自然环境,这些不都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么?
      这对英雄史观产生了冲击,而马圣等人则从哲学的角度给了英雄史观反手一击。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咱们就必须搞清楚这样两个观点:
      一、究竟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
      二、群众到底是不是历史的创造者。
      假如你认为“英雄造时势”的话,显然每个时代就必须有一个“英雄”出现,这个英雄可能是亚历山大,可能是牛顿,可能是马克思,也可能是马云——反正他们顺应了某种冥冥之中的伟大意志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然后运用自己无与伦比的才智,BIU的一下就改变了这个时代。
      然而假如你认为“时势造英雄”的话,那么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毫无疑问,这个一定是群众推动的——形成了某种趋势,而某个“英雄”顺应了这个趋势,成为了推动时代发展的代表。
      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个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除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代替者是会出现的,———或好或坏,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总是会出现的。——恩格斯
      所以请注意,马克思是不否定英雄存在的,但是马克思认为,没有英雄甲也会有英雄乙丙丁,只要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如此,那么总会有一个人跳出来成为英雄。所以在考察历史的时候,讨论这个英雄的所作所为当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考察当时的时代背景、当时的生产力跟生产关系、当时群众的行为。这就引申出了另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群众史观跟唯物史观能不能直接划等号。
      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看这事,当然是不能的——因为唯物史观里还包含了别的一大堆东西。不过有些人是不管这事的,他会认为,既然已经是群众史观了——那岂不是群众一琢磨,历史就改变?这个观点在19世纪的时候流行过一阵子,在法国大革命的刺激下许多人都是这个观点
      当革命把群众发动起来的时候,一个英雄人物在革命时期是无足轻重的,不是让运动带着前进,就是被运动抛弃;他们必须走在前头,否则就完蛋,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更清楚地看出英雄人物是受着形势的支配;在一切革命中都会涌现出许多领袖人物,当革命需要服从的时候,它只承认独一无二的领袖——法国革命史
      这种唯心的群众史观显然会带来糟糕的民粹主义,同时也挺吓人的,大家觉得你这一群人说弄死谁就弄死谁要谁服从谁就得服从,太特娘的可怕了(小彩蛋,某本著名政治学论著里指出,MAO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民粹主义”),所以激发了上层社会对“人民”这个词儿的恐惧,以至于搞出来的许多民主理论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人民是愚蠢而盲动的”(比如说精英民主、多元民主.etc)。在这种背景下,群众史观自然也就不太受主流阶级的待见。
      然而别忘了,在英雄史观跟群众史观中间,咱们是可以塞进去一个社会史观作为调和的——英雄史观被吊打了,咱们就不要提它了;群众史观观点太激进,咱们也不要片面强调它了,咱们从多元维度来考察历史,综合考察社会、观念、地理、气象这些因素对历史的影响吼不吼啊?
      当然吼啦!
      而群众观点因为跟意识形态结合过紧,在这个过程中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不过英雄史观在史学著作领域作为一种史学观点,虽然遭受到了重创,但是作为几千年以来最传统的史观范式,它依然影响着大多数的历史学者——或者说,英雄史观几乎是每个历史学者进入历史领域后首先会接触到的史观之一。从传统的评书、通俗史到大部分文献、专著,都会多少带上一些英雄史观的影子。而在国内,这种影响就更加强烈了
      本书充斥着旧式史学的影子,那就是把目光集中在国家治理者身上,而较少或很少反映历史的本体——人民大众。为什么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英雄史观”的俘虏呢?凡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都如此,这不能不反映出我们潜意识中的“精英”情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港中文版)第五卷
      因此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我们强调自己是世界上记载历史传统最悠久的国家(甚至没有之一);另一方面我们现在是唯物群众史观唯一的正统继承人(这个很难说),然而在大部分历史著作里,我们其实还受到了严重的英雄史观影响。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西方国家从19世纪后期就开始逐渐出现了许多人民史著作,比如《英国人民史》、《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美国人民史》等等,然而国内专门的人民史著作反而更少(……)。
      所以说到这里,我们大概可以总结一下关于英雄史观与群众史观的问题了:
      为什么英雄史观会占主导地位?这种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1.英雄史观符合人类观察与记述历史的直觉,是较早成型的史学观范式;
      2.大部分早期史料都是基于英雄史观形成的,对史学家们(以及一般人)影响很大;
      3.群众史观出现时间较晚,且受到意识形态影响,其著作数量远逊于英雄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