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工业现代史 > 美国是如何一步步卷入一战的?
2018-12-26

美国是如何一步步卷入一战的?

      1914年6月,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分子在塞尔维亚的萨拉热窝(今天,萨拉热窝是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共和国的首都)暗杀了奥匈帝国王位的继承人弗朗兹·费迪南德公爵。这个行动引发了一连串事件的连锁反应,将欧洲拖入了有史以来世界上最为残酷的战争之中。1914年之前的若干年内,欧洲国家曾一拥而上,进行了一场对海外殖民地的争夺,建立起一系列在欧洲寻求军事霸权的、动摇不定的盟约关系。暗杀事件发生后,作为中欧地区主要强权的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约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因为欧洲列强之间存在的相互锁定的盟约关系,作为联盟派的英国、法国、俄国和日本与作为轴心派的德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它所控制的范围包括了今日的土耳其以及中东的大部分地区)成为交战的双方。
      德国军队迅速占领了比利时以及法国的北部。在法国北部,战争进入了长期的僵持和对峙阶段,血腥的战斗一个接一个地发生,但却没有最终的胜利结果。新型的军事技术——潜艇、飞机、机关枪和毒气——导致了前所未有的大屠杀的发生。1916年发生在凡尔登的长达5个月的战斗葬送了60万法国和德国士兵的生命——这个数字几乎等于整个美国内战死亡的人数。到战争结束的时候,据估计大约有1000万士兵和不计其数的平民在战时丧生。随战争而来的是普遍的饥饿和流行性疾病在世界范围的扩散与蔓延,它们共同吞噬了另外2100万人的生命。
美国参加一战
图 一战中进入欧洲大陆的美国军队
      这场“大战”,或如后来所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西方文明的乐观主义和自信带来了一记沉重的打击。此前许多年,哲学家们、改良主义者们和政客们曾为理性与人类进步的胜利高唱凯歌。尽管欧洲强权们,尤其是英国和德国,一方面为控制欧洲的政治和军事在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竞争,另一方面又在亚洲和非洲建立相互竞争的帝国,但人类似乎已经远离了那个通过战争来解决争端的时代。战争对欧洲的社会主义和劳工运动也是一场巨大的震动。19世纪产生的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意识形态之间,民族主义似乎更有感召力。卡尔·马克思曾经号召“全世界的无产者们”联合起来,反对他们的压迫者和剥削者,没有想到他们却走上了相互杀戮的道路。
 

中立与备战

 
      就在战争吞噬欧洲大陆的同时,美国人在内部却出现了分裂。英裔美国人与自己的祖籍国站在一边,其他许多美国人也选择这样做,他们将英国与自由和民主联系起来,而把德国视为压制自由的威权政府(repressive government)。但在另一方面,德裔美国人则认同德国的立场。爱尔兰裔美国人则坚决反对任何援助英国的行动。1916年,伦敦当局对呼吁爱尔兰独立的复活节反叛运动进行了镇压,并将其中的几名领导人处死。这场镇压更加深了爱尔兰裔美国人对英国的抗议情绪。来自俄国的移民,尤其是犹太裔移民,则极不希望美国为沙皇俄国提供任何援助。事实上,正因为作为世界上最大专制国家的俄国成为了英法的盟友之一,人们感到难以将一战看成是一场泾渭分明的民主与专制之间的战斗。此外,对于许多女权主义者、和平主义者和社会改良主义者来说,和平是他们进一步推动国内正义事业的关键。他们不遗余力地为反对美国卷入战争而开展游说工作。
      1914年一战爆发时,威尔逊总统宣布美国将处于中立。与1812年战争发生前的年代一样,欧洲的海战不可避免地也在美国引起了震荡。英国宣布对德国实行海上封锁,并开始截留美国船只。德国则启用潜艇对进出英国港口的船只实施攻击。1915年5月,德国潜艇在爱尔兰海岸线外击沉了名为“卢西塔尼亚号”的英国豪华邮轮(该邮轮上载有大宗武器),导致1198名乘客丧生,其中包括124名美国人。威尔逊起草了一份措辞十分激烈的抗议照会,布莱恩担心总统是在为采取军事干预的行动埋下伏笔,因而辞去了国务卿的职务。布莱恩主张提醒美国人在旅行时不要搭乘交战国的船只,但威尔逊认为,这样的主张象征着美国将从海上自由原则的立场倒退,这种愚蠢而又理想的看法存在于许多美国人的思想中。
      “卢西塔尼亚号”的击沉使美国公众舆论感到极大的愤怒,也极大地增强了那些认为美国必须为可能参战而做好准备的人的势力。后者包括像西奥多·罗斯福这样长期主张建立更为强大的美国军事力量的人,也包括与英国有着密切经济关系的商人。在当时,英国不仅是美国的最大贸易伙伴,而且还从美国银行获得了20亿美元以上的战时贷款。威尔逊自己也带有强烈的亲英倾向,并把德国视为“自由的天然敌人”。1915年底,他开始实施了一项“备战”的政策——一项扩大美国陆军和海军力量的应急项目。

走向战争之路

 
      1916年5月,德国宣布停止对非交战人员(noncombatants)实施潜艇攻击。在不必卷入美国军队而能够保障美国人在公海上自由旅行的权利方面,威尔逊的备战项目似乎取得了成功。“他使我们避开了战争”成为当年威尔逊争取连选连任的竞选口号。1912年,共和党各派在分裂之后握手言和,重新联合起来,所以,1916年的总统选举是美国历史上竞选双方得票结果最为接近的一场选举。威尔逊仅以23张选举人票和1800万民选票中60万票的微弱优势击败了共和党候选人查尔斯·埃文斯·休斯(Charles Evans Hughes)。在12个允许妇女拥有选举权的州中,威尔逊赢得了10个。他获胜的部分原因是他似乎承诺,不会将美国士兵送往欧洲的战场。没有妇女选民的支持,威尔逊的连任是不可能的。
      1917年1月22日,威尔逊呼吁在欧洲争取赢得一种“没有胜利的和平”,并勾画出他的世界新秩序的蓝图,他的设想中包括海上自由、限制军备竞赛以及国家不分大小都享有民族自决的权利等。然而,德国立即宣布有意恢复对进出英国岛屿的船只实施潜艇袭击,几艘美国商船遭到了攻击而沉没。德国政府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可能导致威尔逊做出干预的决定,但德方的战略家们也想赌一把。他们认为,如果德国赶在美国军队到达之前实行海上封锁,英国经济将陷于瘫痪。
美国一战宣传画
图 美国一战宣传画-美国白头鹰大战德国黑鹰
      1917年3月,英国间谍截获并公布了齐默尔曼电报,这是一份由德国外交部长阿瑟·齐默尔曼发出的电文,齐默尔曼邀请墨西哥加入德国即将开始的与美国的战争,许诺帮助墨西哥夺回在1846—1848年美墨战争中丧失的领土。同月,俄国发生了一场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建立了一个宪政政府,此事使美国人更有理由认为他们将是在为民主而参战。4月2日,威尔逊前往国会,要求国会对德国宣战。他宣称到,“世界必须成为一个保证民主能够安全生存的地方。世界和平必须建立在经过考验的政治自由的基础之上。”参众两院分别以82比6、373比50的票数通过了参战决议。

十四点和平原则

 
      直到1918年春,美国军队才大批抵达欧洲。此时,世界局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17年11月由弗拉迪米尔·列宁领导的共产主义革命已经推翻了前一个春天才掌握政权的俄国政府。此后不久,列宁将俄国从一战中撤出,并公布了同盟国各方关于在战后瓜分被占领领土的秘密协定——这一切使得威尔逊显得非常的难堪,因为他曾主张争取一个正义的和平。
      1918年1月,威尔逊发表了十四点和平原则,对美国的战时目标和他的新国际秩序观点做了最为清楚的陈述。他这样做,部分是为了向国内民众保证,战争是为了一个有道德感的事业而进行的。十四点计划的关键内容包括所有国家的民族自决、海上自由、自由贸易、公开外交(终结签署秘密协定的做法)、重新调整殖民地的划分,并在决定他们未来的时候给予殖民地人民以“同等重量”的发言权,以及为保障和平而创立一个“国家之间的统一联合体”。威尔逊计划中的最后一条推动了国联(League of Nations)的创建。他将国联看作是一种与美国进步主义者为维持社会和谐和防止强者剥削弱者而建立的国内管制性机构相对应的全球性机构。尽管这是一份纯粹的美国人的计划,并没有得到其他盟国的支持,但十四点和平原则却为次年的和平协商会议建立起讨论的议题。
      美国将自己的经济资源和人力投入到战争之中——尽管美国军队只接受美国领导人的指挥而行动,而不是作为盟军统一指挥的一部分。当美国军队最终抵达欧洲后,他们扭转了战场的形势。1918年春,美国军队协助击退了德国军队对巴黎的进攻,在7月参加了盟军的一场主要的反击攻势。9月,在默兹–阿尔贡战役(Meuse-Argonne Campaign)中,由约翰·J. 珀欣(John J. Pershing)将军指挥的约100万美国军队协助击退了在人数上不占优势、精疲力竭的德国军队。随着他的军队的全面溃退,11月9日,德国皇帝宣布退位。两天后,德国祈求和谈。10万以上的美国人在战争中丧生,对美国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它只占死于一战中1000万士兵总数的1%。